- 註冊時間
- 2016-4-18
- 最後登錄
- 2025-9-13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7475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1711
- 相冊
- 1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枋寮保安宮整修 化身宗教文物館
9年前,時任文建會副主委的吳錦發,參與屏東縣枋寮鄉北勢寮保安宮「千人拖繩移廟」舊廟搶救運動,事後爭取列入縣定古蹟;今天他以屏東縣文化處長身分參與保安宮修復工程開工典禮,期許完工後,成為展現傳統廟宇建築工藝的宗教博物館。
枋寮北勢寮保安宮創立於清朝乾隆年間,廟宇經歷多次改建,廟齡約150年;建築師林世超說,舊廟建築保存屏東縣內唯一僅存木構架及木雕,屬前後對場作法,擁有黃龜理、陳己堂、鄭振成、楊秀興等眾多大師級作品;廟方與社區還保存流傳百年的「放白鶴」習俗,被列入縣定無形文化資產。
北勢寮保安宮原因都市計畫道路拓寬,面臨拆除命運,社區居民不捨,在前縣長曹啟鴻、現任縣長潘孟安擔任立委期間奔走下,2006年發動「千人移廟」運動,將舊廟移至新廟後方約80公尺空地保存,並爭取通過文資審議,成為屏東縣縣定古蹟。
在文化部文化資產局與屏東縣政府補助支持下,保安宮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的古蹟修復規定,逐步展開指定公告、調查研究、規畫設計、工程發包等程序,經多年籌備,今天舉辦修復工程開工典禮,工程經費1200萬元,工期1年。
吳錦發回憶起當年他以文建會副主委的身分參與舊廟搶救保存運動,以及千人拖繩移廟的創舉,深深為社區居民愛惜在地文化而感動。
他說,北勢寮保安宮不僅在文化資產上占有重要地位,舊廟修復完工後,將成為展現傳統廟宇建築技藝的宗教博物館,與新廟共同守護枋寮鄉民,成為屏東跨族群多元文化的亮點。(聯合新聞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