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6-3-23
- 最後登錄
- 2024-11-2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8042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0734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如何布置茶席?
喝茶本來並不難,一葉一瓢,水火相交,便潤得蒼生;後來越趨複雜,卻也可上可下,古代皇家自然可以百般講究,連喝茶的器物都精美絕倫,幾千年後依舊是最沉默而奢華的一席,一樣的茶湯、卻能夠折射太多不同的情景。
近年來,設席喝茶的風氣漸起,尤其是乾泡法倡導席面簡潔、方便實用又可隨茶事主題做出種種變化,另外還有一個優點就是是節省用水,免去淋壺、養茶寵的瑣碎。
席面清潔,潤茶、潔杯的水可以傾倒入專用的水盂裏,這樣的泡茶法逐漸有將原來濕漉漉的茶台取代的趨勢,一簾竹、一方麻布就是一席茶的新天地。
主題設計是茶席中最富人文趣味的一個環節,當茶人的人文情懷與浪漫主義相遇,茶席間的天地也就變得開闊起來,這天地中有清風般高逸的靈性,有泥土一樣本真的樸拙,亦有畫卷般可書寫的留白,可供事茶人一個前所未有的創作空間。
但是,對茶席創作設計度的把握,是個不大不小的難題,當習慣了一成不變的茶桌、茶台的茶人接觸並接受、喜愛並實踐茶席的初始,大多數人會將在茶書、各種自媒體上看到的茶席形態做不自覺的模仿,這也是學習設計茶席的方法之一。
人類學習一樣事物多半是從模仿開始,但是,作爲帶有藝術創作成份和個性特徵的茶席作品,在創作時不僅在器物、茶品的選擇上有其特定的意義,更在對節令、環境、賓主喜好、甚至光線運用都有綜合性的考慮。
單一的模仿顯然不是上策,因此茶席設計一定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况來决定設計思路,茶席設計者在此時或者已經不是一個單純的茶人,而是一位茶湯藝術家、同時也是一位平面設計師,還必須是通古曉今的文人,當然還是一位低調的插花高手。
當具備或正在籌備這些能力以後,「喫茶去」蘊含的禪意卻不小心會變得複雜起來,太多關於茶席的規矩或者各種想法,在具體設席時總想把更多東西加入到茶席中,用一方春花爛漫的棉布來應和春天,一枝花不够,再放幾片樹葉、幾個花瓣在席面。
用一個名家的紫砂茶壺,用幾隻古董茶盞來襯托茶湯,再用一隻古董茶罐,甚至用一本經書或一幅經文做了席布。其實,這些物件每一件或許都很美,都是茶席主人花時間、花錢用心尋覓來的,但當一一羅陳之後,反而看不見茶席最主要的靈魂 - 茶湯。
再是貴重稀罕的茶器,如果不是畫龍點睛而是過多地羅列,不像茶席,倒像擺開了古董攤。其次,用經書或者經文用來做席面的裝飾亦有不敬之嫌。
善巧用物是對茶席空間把控能力的衡量,對審美的考量、對茶席的理解。現在的茶席,不是東西少,而是太多。將一方平凡的木塊洗淨擦乾,用木塊上風化的紋理、天然的凹凸來對比紫砂壺、襯托出老茶的歲月陳香。
而這樣的紋理是要安靜坐下來,手握茶盞時才讀得到的橋段;也可以用一隻細節精緻的老紫檀文盤來做壺承,但它在席上一定是低調沉默的。富貴或清貧都一樣要做得不露痕迹,因為它們都只是茶的配角,可减去精巧的茶匙,用一枝細竹或梅枝代替。
可以用淡黃的手工棉紙包起茶品,減去描金的茶罐;減去繁花遍布的棉布,等待太陽在下午四點把樹枝投影在素淨的席面,在轉瞬即逝的光陰裡,體會一期一會的心境。
【品茶王】 |
-
總評分: SOGO幣 + 3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