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6-3-23
- 最後登錄
- 2025-9-12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8587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1924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端午盛夏的開端
先說“端午”這兩個字,“端”是開端、開始,“午”就是炎熱的夏天,午時是11:00-13:00之間,是一天裡最盛熱的時候,端午則是一年之中最盛熱時候的開端,也就是盛夏的開端。
端午時分,春天的氣息已經一掃而空,但還沒有真正感覺到夏天的味道。現在全球氣候暖化,我們很早就不用穿外套了,古人到端午才全部脫掉外套。
戴香包驅瘴辟邪保平安
端午時節,天氣漸熱,大自然裡很多東西容易腐敗,產生瘴癘之氣,侵蝕人們的健康,所以,古人就會用些藥草(譬如雄黃)來驅瘴辟邪。藥草雖然可以驅邪氣,但氣味難聞,人們就加很多香料做成小香包,以掩蓋難聞的味道。
到了端午,父母會為小孩發放香包,先生要出門,太太也會給他戴上一個。小小的香包裡面,承載著平安健康的美好祝福,人們會把它戴在身上一段時間,而不是只在端午節這一天佩戴。戴香包的習俗就是這樣來的。
插艾草忠肝義膽傳後世
端午節,家家戶戶的門上都插著艾草,其實艾草還有一個名稱叫做“走黃巢”,意思就是避開黃巢,這個典故要追溯到唐朝末年唐僖宗年間發生的“黃巢之亂”。
“黃巢之亂”為首的人叫黃巢,他因為社會亂象而起義,投入起義之後卻讓社會更亂,雖然打著有志之士的名號,最後卻淪為亂世的禍首。當時人們聽到黃巢的名字都聞風色變,怕得要死。
黃巢的軍隊所向披靡,有一年端午節前後,攻打到河南鄧州,準備要攻城。這一天,他去勘察地形,穿著潔淨的素服,騎著白馬,風度翩翩。來到一個村莊,看到男女老少正在慌慌張張地蜂擁出逃。人群裡面有一個婦人很特殊,她背上背著一個年紀大點的孩子,手上牽著一個年紀比較小的孩子。正常都應該讓大的步行,把小的背起來呀,而這個婦人卻完全相反。
黃巢看了很納悶,他雖然殺人不眨眼,但也有惻隱心,他看著年紀小的明明走不動還被拖著走,大的卻被背著,就想要為小的仗義執言,於是就問這個婦人:“你為什麼要背大的小孩,讓小的走路呢?”
婦人說:“我背的這個孩子五歲了,是我大伯的小孩。大伯被徵召去戰區打仗,不幸身亡,孩子的母親得了重病快要死了,就把孩子託付給我,我受重托有責任把他給照顧好。我手上牽的是自己的小孩,不得已只能牽著。萬一不測只能照顧一個,我寧可犧牲自己的小孩也要延續大伯的命脈。”
黃巢一聽:“那如果你的孩子走丟了,你怎麼辦呢?你跟孩子分開不傷心嗎?”
婦人回答:“如果我的孩子走丟了,我還可以再生。跟自己孩子分開當然會傷心,可是我受人之托,要忠人之事。”
黃巢聽了非常感動,竟有這樣有愛心、忠肝義膽的婦人,寧可犧牲自己的兒子也要去成全別人的命脈。他非常感動,就跳下馬來問:“為什麼一群人都往外跑?”
婦人說:“你不知道黃巢要來了嗎?難道你不怕嗎?聽說黃巢眉毛一邊高、一邊低,鼻孔朝天、青面獠牙,你也趕快跑吧!”
黃巢笑著回答:“我正是黃巢!你真是讓我感動,我不殺你,也不殺無辜。”正好旁邊地上都是艾草,黃巢就從地上拔起艾草,放在婦人的手心上說:“你趕快回去,把這把艾草插在家門口,我會交代我的軍隊,只要看到門口有插艾草的那一戶人,絕對不殺。”
再壞的人也有惻隱心,黃巢本已殺人無數,哪裡會在意多殺幾個,但是他實在是被婦人忠肝義膽的行為感動了,就與婦人做出這樣的約定。
黃巢走了,婦人也回去了。她這麼有愛心,哪裡肯只救自己!於是馬上把這消息告知左鄰右舍,讓大家趕快拔艾草,一時之間全村的艾草全被拔光,家家戶戶的門上都插了一把。
等到黃巢的軍隊攻過來以後,他再度來到這個村莊,看到全村門上都插著艾草,他再次被打動了!這個婦人不只是為了救大伯的一個小孩,她還寧可犧牲自己去救全村莊的人。他說:“這樣有愛心的一個人住在這裡,這個村莊都不能殺。”就領兵而回,等於是一個婦人感動了黃巢,救了全村莊的人。
此事剛好發生在端午前後,為了紀念這個婦人的德澤,學習她“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的忠肝義膽,後來就延續了這個行為,每到端午就在門上掛起艾草辟邪。為什麼說辟邪?邪指的是黃巢,他被人們視為妖魔,所以艾草也被叫做“走黃巢”。
人們說門口插了艾草就可以辟妖魔,其實真正的妖魔哪裡會怕一棵小小的艾草?古人很聰明,他們真正要教的是忠肝義膽,要教的是怎樣受人之托、忠人之事,既然這個故事跟艾草有關,就把艾草掛到門上去,說這樣可以辟邪。小孩子問起來緣由,就可以借機把“走黃巢”這樣忠肝義膽的故事詳細解說給他聽。
這個故事雖已歷經千年,解說起來還是同樣感人!讓孩子明白,受人委託之事,只要是應該做的,即便犧牲自己也在所不惜,這樣就能慢慢培養出慷慨激昂的氣慨。
本文來源:《幸福內心禪》113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