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6-3-23
- 最後登錄
- 2025-6-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8042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0731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茶馬古道源起【七】人工後發酵
70年代初,最早人們發現想要有老茶,透過自然後發酵,需等上幾十年才能喝到,偏偏又等不得,就通過一些試驗。1973年的時候,產生了人工後發酵技術,利用人工的方法讓它提前發酵,人們早已在茶馬古道的傳說中就瞭解到,普洱茶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通過自然後發酵。
灑水渥堆發酵 - 人工快速發酵產生普洱熟茶
從生茶轉變為熟茶,茶葉專家所說的這種人工後發酵技術,當然是針對普洱茶自然後發酵而言的。因為用人工技術促使茶葉發酵,必定要比自然的做法來得快些,所以後來有很多人,用了很長的時間再研究這種技術。
熟普發現是1972年的時候,因為原來的茶葉是外貿,統一收購、統一銷售,當時倉庫也有限,堆不下這許多茶葉,就堆在昆明茶廠,昆明茶廠的茶庫堆滿了,就堆在外面球場上,拿著一塊棚布蓋著;因為棚布使用時間長,偶有破洞,在下雨期間淋濕。
渥堆發酵 解決普洱茶自然發酵耗時過長的問題
大約隔了兩、三個月以後,把棚布打開,一團茶葉不同於一般,茶葉呈現殷紅色,泡來一喝,味道相當之好,就像存了好多年,甚至存了十年都趕不上它的好。
1972年的這個意外經歷,與當年茶馬古道上發生的事情如出一轍,當能夠親身品嚐到發酵後的普洱茶滋味時,更加認為有必要盡快找出人工發酵的辦法。
而當時因為技術完全掌握不了,發酵出來的滋味並不是那麼好,像是水要加多少、它的比例為何?茶葉溫度到底掌握多少,完全沒有一個明確的概念。
【品茶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