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不曬月亮的魚 於 2016-6-25 23:38 編輯
美國知名發明家 亞歷山大•格拉漢姆•貝爾 (Alexander Graham Bell) 在1876年,偉大發明電話之後,
仍企圖像萊特兄弟等航空先驅,嘗試人類動力飛行的冒險試驗──具有長途載客能力的飛行器。
本文章隱藏的內容貝爾一開始他希望可以先開發出一個大到足以乘載男人的風箏,所以如何增加體積規模而不增加重量,成為首要課題。
於是他迷戀並研究金字塔、建築、船和風箏的構造,目的是為了在飛行中仍保有穩定性的理想,在貝爾的長期實驗當中,
他發現了自然中最穩定的結構,是由四個等腰三角型組成的四面體。
貝爾很快的掌握了這樣的形式與可發展的潛力,在1902年做出一架完全用四面體為結構體的風箏。
雖然在多次的製作與實驗當中,只有一個貝爾的風箏成功地根據自身實力飛行,
但四面體框架結構在半個世紀後成為高科技建築一個非常有用的穩定架構。
然而到了現代有了3D列印技術以及最先進的輕質材料,
在威爾士有一對藝術家夫婦海瑟-莫里森和伊萬-莫里森,
他們根據美國著名發明家亞歷山大-格拉漢姆-貝爾所發明的風箏結構,
進一步改進打造了巨大的 神奇風箏名叫“閃亮小人”。
這種看似很笨重的立方體,其實採用了最新的輕型材料碳纖維棒、
手工縫制的帆船布與經過特別設計的3D印刷尼龍連接器,
因此盡管它包含了23000多個獨立的元件,但仍然能夠像普通風箏那樣輕盈自由並穩定地飄揚於空中,
也再度證實貝爾當初的研究成果的可行性。
莫里森介紹時說,“當我們首次將它拿到海灘上時,你能夠感受到風箏已經有了生命。
我們在沙灘上拖它時,它也會扭曲和翻滾。當風開始將它慢慢托起時,竟然越飛越高,
最后一陣大風將它帶向高高的天空。
是不是很有趣呢? 有時候瘋狂的想法,反而是領先於世界好幾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