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6-3-23
- 最後登錄
- 2024-11-2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8042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0734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春秋戰國時代的玉器
秋戰國時期(2620年前~2050年前)的玉器
春秋戰國時期的社會,處於由奴隸制度轉向封建制度的動盪環境中,王室衰微、禮樂崩壞、諸侯蜂起、五霸迭興,統治階級為了維護社會安定、鞏固國家權力而崇尚玉器,並從社會理念上提倡「君子比德於玉」、「君子無故,玉不去身」等觀念,於是玉被人格化、倫理化,代表智慧、品德等完善人格的象徵,而不再是祭壇上的禮器或顯示王室貴族權勢財富的「瑞玉」。新興「士」階層的裝飾佩玉,使佩玉成為一種顯示人格、品學修養的流行時尚,大大普及於上層社會中。
此時期是服飾玉發展的一個高峰,玉珮極其繁榮,由珩、璜、琚、瑀、衝牙及夔龍、夔鳳、龍、虎形等多種玉件組合而成,並出現了玉帶鉤、玉具劍等新型玉器;玉帶鉤與胡服傳入中國有關,玉具劍則是以玉鑲嵌裝飾的劍,在貴族生活圈中相當流行。
玉材中和闐玉的比重大為增加,特別是和闐白玉,竟成為玉質審美的上品,「天子佩白玉……公侯佩玄玉……大夫佩水蒼玉……世子佩瑜玉……士佩瓀玫。」(禮記‧玉藻),把玉氣色則分為白、青、碧、褐、雜色等五級,建立了「羊脂白」為上的價值觀。
來源:臺灣大學地質科學 |
-
總評分: SOGO幣 + 5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