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6-4-18
- 最後登錄
- 2024-11-2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7440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1640
- 相冊
- 1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台灣玉器發展沿革
台灣玉器的發展,可分為角閃玉和海岸山脈的玉石兩大系統。角閃玉以豐田玉為代表;海岸山脈的玉石則以台灣藍寶、紫玉為著稱。
角閃玉
角閃玉蘊藏於中央山脈,已發現的地點北起中橫公路碧綠神木附近,南至南橫公路大關山一帶,以花蓮壽豐鄉豐田村荖溪上游進行開採、加工製作的「豐田玉」為代表。
豐田玉的發展,頗具戲劇性---原來玉石礦脈的所在,是日據時代開採石棉的礦區,因此除了石綿之外,其餘的廢土石均被棄置在坑道旁,無人問津。
民國50年,有人在廢土石堆中撿到碧綠色的漂亮石頭,索性加工製成飾品賣給觀光客,沒想到這些飾品後來經建定,發現是角閃玉,於是整個礦區才由開採石綿轉變為挖掘角閃玉,並帶動了台灣玉石相關產業的蓬勃發展。
豐田玉含鉻元素,顏色以綠色為主體,有暗綠、蘋果綠、竹葉青和菠菜綠等表現,以菠菜綠價值最高。
豐田玉的開發與利用,奠定了台灣寶石加工的技術與基礎,民國64年,產量幾達全球的百分之九十,成為世界主要角閃玉產地之一,位台灣賺進了可觀的外匯。而後,由於大量開採、加工製作,彼此競價的結果,導致市場機能減弱,開始削價競爭的惡性循環,再加上接近地表的玉礦原石逐漸開採殆盡,深入地層開採成本又高,以致投資量銳減,豐田玉隨即由發展的巔峰急轉直下,至民國68年逐漸衰退,幾乎面臨停頓的命運。
然而就在豐田玉走下坡的時候,一位玉石加工師傅將曾經切下後棄置一旁的豐田玉邊角,截取石綿纖維明顯、玻璃質高的部分,嘗試以順著纖維走向的方式切磨,沒想到竟產生貓眼閃動效果,結果第一顆誕生的台灣大貓眼,據說賣了二十五萬元,價值更在豐田玉之上。
原來豐田玉礦脈與石綿礦脈共生,為蛇紋岩與石墨質絹雲母石英片岩的接觸地帶,因此位於石綿與豐田玉接觸的地方,便兼有石綿纖維平行的結構,以及豐田玉的質地與硬度,磨光後產生光條且閃動非常靈活,即石綿纖維的效果。
基本上,台灣貓眼玉與斯里蘭卡所產、世界第一的綠柱石貓眼,在視覺效果上不相上下,貓眼閃動均相當靈活,但缺點是硬度較低、容易受損、光澤容易消失。
台灣貓眼玉的顏色有墨綠色、黑色以及蜜糖黃三種,以蜜糖黃價值最高。
海岸山脈的玉石
海岸山脈的玉石,分佈於花蓮八里灣山系至台東都蘭山系之間,日據時代即已發掘台灣藍寶,並以「都蘭藍寶」為著稱。民國53年,一位潘姓先生從事藍寶的買賣後,帶動了藍寶礦賣的開採與投資;隨後紫玉礦脈亦被發掘,使得藍寶與紫玉成為早期海岸山脈玉石的主流,礦脈開採幾乎只針對藍寶和紫玉,其餘的礦藏均被統稱為「牛肉寶」(台語),因不具經濟價值而未受重視。
而海邊沉積的「海洗石」,如白玉髓、年糕玉、碧玉,以及一些珊瑚、貝殼一類的化石玉,則至民國69年以後,才逐漸在收藏家手中有了玩賞的心得,掀起海邊尋寶的浪潮,並且在民國80年達到顛峰,除了有來自全省各地的尋寶人士麇集於花東海岸之外,東海岸玉石協會(80.5.20)、台東寶石協會(81.3.25)、中華民國玉石協會(82.3.21)亦相繼成立,將海岸山脈玉石的賞玩,由個別摸索提升為同好之間的「切磋琢磨」,並凝聚共識的力量,為本土玉石的發展貢獻心力。
海岸山脈玉石由於礦脈小、產量少,而質地相當好,已達珍貴稀有的條件,再加上種類變化豐富,並且會隨著佩戴把玩而產生變化,因此十分耐人尋味。
最初玉石賞玩風氣的形成,純粹是當地人因喜愛而收藏,等收藏到一定程度後,基於好奇心的驅使,開始自己切割、研磨,更深入的探索玉石內部的情況和變化,才慢慢瞭解本土玉石的多變性與美。及至風氣傳開後,一些有興趣的外地人無法親身參與尋寶或加工的過程,因而有了商業性的買賣。基本上,這種再產地形成的玉石賞玩風氣,和中國傳統上由產地提供玉料,送到千里之外的內地,以供應上留社會王公貴族或文人雅士賞玩之用大不相同。
其次,玉石的藝術價值並不侷限於雕刻工藝的範疇,由於海岸山脈玉石有山礦、溪礦、海礦的不同面貌,使得原石賞玩成為相當重要並且是不可或缺的一環,賞玩的空間更為寬廣。另一方面,與賞玩風氣不相上下的是尋寶熱潮,幾乎已發展成為花東地區典型的休閒活動之一,每逢假日或大雨過後,便會有大批人潮逐浪而來,除了尋寶本身就充滿樂趣之外,運氣好的時候,還能賺取一筆額外的外快,補貼補貼家用!因此,海岸山脈的玉石與當地人的生活,可說是息息
相關。
探究海岸山脈玉石在花東地區興起的原因,實有天時、地利、人和等諸多因素的相互配合---
1. 就地取材的保障
「大地藏無盡,勤勞資有生」這具勉人勤作的古訓,對當地人來說是再適切不過的了,因為玉石礦藏就在山溝、海濱,對於依山傍海的人家,簡直就向出入自家後院一樣熟悉自然,只要勤勞,到處都有寶藏可以發掘。
2. 四季天候變化與板塊運動創造尋寶佳機
台灣的氣候四季分明,且不時有颱風、豪雨及地震等自然因素的作用,使得隱藏的礦脈有機會出露、沉積的寶藏得以現形,締造了尋寶的良機。且隨著四季氣候變化的循環,尋寶機會也不斷周而復始,以致尋寶的熱忱,不致因一次的受挫而冷卻。
3. 和緩的生活步調培養玉石賞玩及尋寶的閒情逸致
花東地區因地處後山,開發較遲,和緩的生活步調使人們樂於用心去體會周遭的美好事物,也因此涵養出對於海岸山脈玉石賞玩的雅興,並優游於尋寶的冒險與刺激中。
4. 雅、奇石愛好者的推波助瀾
花東地區原本即有多雅、奇石的愛好者,對於石頭著迷成癡,石雕藝術發展熾盛,而當這些人發覺到質地更細緻、構造更結實、變化更豐富具天然造型獨具的本玉石之後,紛紛加入收藏與賞玩的行列,相通的領域,無形中成為玉石發展一鼓推波助瀾的力量。
5. 為豐田玉及珊瑚加工人才開創第二春
豐田玉及珊瑚的興起,曾經培養與造就了當代台灣玉雕人才的技術與基礎,而隨著豐田玉於珊瑚的沒落,這批好不容易養成的人才不是改行或到外地另謀出路、就是留在當地從事一些進口玉石的加工製作。及至海岸山脈玉石賞玩風氣興起後,雕刻人才與技術的需求日益迫切,正適時為沒落的玉石加工技術注入新血、為玉雕人才與事業開創第二春,使台灣本土的玉雕工藝免於斷層。
6. 協會組織提供同好交流的管道並負起推廣的任務
由玉石同好組成的會組織,如中華民國玉石協會、東海岸玉石協會、台東寶石協會等,除了為會員提供一個心得交流與聯誼的管道之外,更能夠發揮組織動員的力量,藉著經常性的展覽活動,為玉石推廣盡一分心力。
7. 學校教育的重視
目前豐濱國中、都蘭國中都設有技藝班,傳授學生玉石切割、研磨的技術,使得這一門技藝得以紮根下一代,並引領其進入本土玉石的殿堂中,對文化的傳承意義深遠。
結語
「玉的美憑人說」,在源遠流長的尚玉傳統中,不論玉器曾以什麼樣的型態參與人們的生活,玉的美與考古人類學的價值,始終深刻的撼動人心。撫今追昔,海岸山脈玉石的美、好、稀、絕,以及與人們生活的密切融合,成為當代生活圖景的最佳詮釋,玉器發展除了努力追求符合時代性、本土性、民族性於國際觀的內容和題材之外,更期望這一脈相承的崇玉文明,在當代的努力之下,能夠承先啟後,繼往開來,為後代子孫留下寶貴的文化資產。
來源:臺灣大學地質科學 |
-
總評分: SOGO幣 + 5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