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6-4-18
- 最後登錄
- 2025-9-13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7482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1711
- 相冊
- 1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4千盞普渡公燈字跡 出自他手
農曆7月將至,基隆老大公廟外牆已掛滿普渡公燈,下禮拜二開燈夜時,廟方將同時點亮4000盞大紅燈籠,燈籠上寫著信眾大名,字跡出自廟方秘書許國春之手,很難想像他原是大卡車司機,因緣際會接下秘書一職,毛筆一寫就寫了10年。
傳統習俗中,民眾在中元節到老大公廟點普渡公燈,有象徵為好兄弟照亮明路,到人間享用祭品,以祈求平安之意。
每一盞燈由信眾出資,廟方會在燈籠上寫下民眾大名,高掛於廟方外牆、燈架,並在農曆6月最後一天凌晨零時同時點亮,蔚為壯觀。
每一盞普渡公燈上的字跡,皆出自許國春之手,他一邊受理民眾登記,一邊利用空檔,蹲坐辦公室角落,毛筆沾滿墨汁,一筆一畫在凹凸不平的燈籠上書寫,行雲流水般的技巧,可是累積10年的功夫。
「中年轉職很需要勇氣!」許國春笑說,他年輕時曾在基隆港騎三輪車載貨,後來成為大卡車司機,在汐止開貨物轉運站,10年前因緣際會下,接下老大公廟秘書一職,當時連毛筆都不會寫,在前秘書周東和身邊學了1年後才執筆。
一開始要在燈籠上寫毛筆真的很不容易,常耐不住性子,後來靜下心,在報紙上練習、揣摩周東和的字跡,越寫越有興趣,一晃眼10年就過了。
他說,中元節將至,為了讓每盞燈籠盡快掛上,近日加緊趕工,常常寫到深夜才休息,手腕、肩頸堅硬,眼睛也很疲勞,但看著親手寫的燈籠掛滿外牆,覺得很有成就感。(聯合新聞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