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6-3-3
- 最後登錄
- 2024-11-28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3160
- 閱讀權限
- 200
- 文章
- 6384
- 相冊
- 1
- 日誌
- 17
狀態︰
離線
|
影響客家聚落的因素有時代性、經濟性、技藝建材、威權與倫埋及安全與防衛等項。
依據時間又把客家聚落的演進時期分為四期﹕大陸時期、台灣先民期、台灣光復前後期、台灣經濟發達期。
大陸時期的聚落﹕
受歷代戰亂之苦與離鄉背井之累,家族離多聚少,為了團聚在一起,遠離戰禍,乃選擇田邊或谷地近水的地方,建一幢圓形土樓。一為有威權的長者可集體管理,大家甘苦與共﹔一為老少在一起,有所照應,力量不致分散,內可集中力量辛勤工作,外可抵禦外敵,安全無虞。由於當時尚未考慮車馬大道,致田間羊腸小路處處可見,市場學校亦少有考慮,以耕作方便為首要。
台灣先民期之聚落﹕
先期到台的客家先民,因無法依親,下船後行腳間,遇到自認可駐腳開荒闢地條件的地方,就以週遭環境中既有的建屋材料如野竹山樹、茅草蔗葉,加上自成速成的建築師父,草草築之。能有臥室、廚房、倉儲者就可定居了,談不上交通、安全防禦等因素,只以避風雨、驅寒防冷為要。
台灣光復前後期之聚落﹕
鄭成功率眾到台灣以後,漸漸開拓有成,加以日本統治期間尚屬穩定,於是人口成長,農業成形,許多倫埋型的聚落,諸如家族型、姓氏型、語系型之各類型聚落及應運而生。原有的簡陋草寮因居住人口增加,便逐漸擴建為單伸手或雙伸手式建築,或三進式、四進式三合院,或四合院式。這些型式的聚落主要在考量大家庭式的同宗合居,可共同防禦,共同生產耕讀,產生濃厚的倫理觀念,亦有私塾、農場等公共設施。但住宅大都隨興而建,致道路規劃不整齊,有的環山而建,有的傍水而居,有的因重風水背山面水,或背水面山,種種型式均足以造成零亂不齊之感覺。
台灣經濟發達期﹕
隨著台灣經濟的發達,客家人大都靠著二大方式來維持著生活條件的成長﹕一是農業綜合經營,二是投入政府公務人員的行列。再加上克勤克儉,積蓄成財,逐漸步入生活改型期。一般經濟獲得改善的客家人,都喜歡將住過的宅第修飾美化,告知子孫此地曾是做過官,考試及第或事業有成之宅,以惕勵後代。如長治鄉之邱宅係醫生世家﹔佳冬蕭宅政商醫聞名﹔萬巒鄉劉氏宗祠出現過醫生、銀行官﹔新埤鄉張宅曾是政界出頭。從古宅建築可看出客家住宅重視薪傳的特徵﹕如堂號,棟對、子孫燈、祖牌、灶神、井神、門神等都可以證明客家人的慎終追遠,及對敬神敬祖的講究。
(文 / 李松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