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6-3-3
- 最後登錄
- 2025-4-23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4247
- 閱讀權限
- 200
- 文章
- 7292
- 相冊
- 1
- 日誌
- 18
    
狀態︰
離線
|
客家建築的生活設計
轉溝︰
它位於橫向正屋和縱向橫屋交會處,即廊間正上方的屋頂,是一斜向的接合
處,直通入禾坪。它的功能在於屋頂的排水,尤其是南臺灣夏季時有突如其來的西北雨
,為了使屋內保持乾燥涼爽,轉溝的存在便相形重要了。
天井︰
位於每一棟橫向正屋和前一棟正屋之間,因此橫向正屋多的五鳳樓天井也較
多。天井可直接接受天上的氣流和雨水,所以建時各方面均有其風水的考量。另外在炎
熱的地區中,天井也可和禾坪一樣,有調節屋內氣候的功能,所以天井事實上是一種很
實際的生活設計。
禾坪︰
這是客家建築中一個多用途的空間,它被橫向正屋和縱向橫屋所囿。早期的
農業社會,在農忙時禾坪可供晒穀、堆放農作物,晚上還可在此乘涼聊天、聯絡感情,
遇有婚喪喜慶及祭祖時,禾坪亦為請客、舉行儀式的場地。由此可見,禾坪有農務上的
功用、有聯絡族人情感的好處,再加上前述通風的功效,禾坪的確是個多用途的空間。
廚房︰
早期客家居民以農墾為主,大家族的民生問題便愈形重要,故幾乎所有的客
家傳統建築的廚房都相當大。一般而言,廚房多設在廊間隔壁,即縱向橫屋中緊鄰廊間
的第一間,因為此處和客家人用來作餐廳的廊間相近,另外橫屋第一間的高度也夠﹙客
家民居的屋頂高度有嚴格的規定,各間高度不一定相同﹚,可加大廚房的內部空間,增
加採光、通風及堆放物品的空間。
廊間︰
這是客家傳統建築中最特殊的空間。它位於橫向正屋及縱向橫屋交界處,受
限於正屋及橫屋的地基,視不同情況廊間可有「直廊」、「橫廊」、「方廊」三種型式
。在設計上它設有許多門通往檐頭﹙間仔和禾坪間的小走廊﹚、橫屋、廚房及後院等,
四通八達,自然而然成為客家居民日常生活的核心地帶。由於客家民居中正廳不具客、
餐廳的功能,故緊鄰廚房和間仔的廊間便負起這些功能,平常的吃飯、起居幾乎都在這
,使廊間成為一多用途的空間。
間仔︰
在傳統客家建築中,間仔所在的位置共有二處,一處是正屋正廳左右兩側,
另一處是建成三開間的縱向橫屋的·兩側。間仔是被使用於居民睡覺休息用的,是一個
私密性的空間。不論是那一方的間仔,都遵循著左尊右卑的原則,即左側間仔為較高輩
分的長輩所居,而正廳兩側的間仔則住著家族中的最長者。
閒廳︰
閒廳是客家建築中用來替代客廳的生活設計,位於每組三開間橫屋的中間,
即子孫分家時,次房不再以廊間為生活空間,故以三開間的中間為閒廳,以代替廊間的
功能。此外,四合院中的前廳亦有以開放式閒廳供作停放車輛及農具的空間;而圍屋式
建築中後面護隴的正屋亦可設計為閒廳。故閒廳是客家建築中比較隨意的型態。
正廳︰
位於正屋中央最明顯之處,屬於家族共同使用的活動空間,都是族人用來祭
祀祖先的地方,故其內部僅供奉祖先的神位,很少供奉其他神明,因此就使用上的方面
來說,正廳在客家建築中,只單純地被當作祭祖的空間。由於客家人重祖先的個性,使
正廳在整棟建築中深具重要性,故在修建營造之際,除了講究風水之外,對於格局、採
光及裝飾莫不十分考究,因此正廳可說是客家傳統建築的精華所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