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6-3-3
- 最後登錄
- 2025-4-23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4247
- 閱讀權限
- 200
- 文章
- 7292
- 相冊
- 1
- 日誌
- 18
    
狀態︰
離線
|
蹦龍亦寫作“火旁龍”,為元宵節慶典節目之一。
“北天燈、中火旁 龍、南蜂炮”,這是形容台灣地區北、中、南的元宵民俗活動。
北天燈是指台北縣平溪鄉十分村的“孔明燈”;
中火旁 龍是指苗栗縣苗栗市的火旁 龍;南蜂炮是指台南縣鹽水鎮的“放蜂炮”。
火旁龍源自大陸客家地區的“舞火龍”。
這種舞火龍以廣東豐順、興寧、五華、河源等縣的最具特色。
龍身以紙紮成,繫上鞭炮,舞者赤膊,炮火燒身,舞至炮火停息,火龍被燒為止。
台灣的火旁 龍則自1998年,由苗栗市長邱炳坤倡導,做為該市元宵節重要慶祝活動開其端,
如今已變成苗栗市最具特色的節慶活動,聞名全臺。
火旁 龍活動是邀集舞龍隊舞龍遊街,而在特定路段由觀眾丟擲鞭炮,以增加熱鬧氣氛;
霎時炮聲隆隆,震耳欲聾,火光把街頭點綴得燦爛輝煌,七彩繽紛。
舞龍的龍頭、龍身的製作十分考究,龍頭用竹片紮成,糊以彩紙,敷以彩繪,重可二、三十斤。
龍身則分成十餘節,亦以竹簍作身,外敷彩紙,龍鱗以金箔或銀箔貼製。舞龍時,
一人持龍頭,其他人持龍身,還有一人持火球引龍捕捉,稱做“戲龍珠”。只見巨龍迴翔騰挪,
蜿蜒波動,真是勢若游龍,引人入勝;再加上旁觀者紛紛以鞭炮朝龍身上拋擲,嗶啵之聲夾雜著煙火的硝味,
把在場每個人的情緒都帶入最高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