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6-3-3
- 最後登錄
- 2024-11-28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3160
- 閱讀權限
- 200
- 文章
- 6384
- 相冊
- 1
- 日誌
- 17
狀態︰
離線
|
潭南村(Walawi)位於南投縣信義鄉北端,鄰近日月潭,因位在日月潭的南方,稱之為潭南,
村民最早居住於banaungulan,1937年由原部落移住於此;
一處在山腰,社名Lizuan,另一處在山麓小丘上,社名masulikli,因此處長有許多蕨類植物,
故又名Walawi(瓦拉米),指的是當地的一種蕨類。
這裡的居民原為邵族,布農族卡社群後遷居於此,由於地理位置較封閉,因此自然生態維持良好。
潭南國小將布農家屋概念融入設計,「知識的小米倉」圖書館,便是位於家屋中央小米倉的位置,
開放式空間與巧妙設計,更曾榮獲遠東建築獎。校內的「布農文化資源教室」陳列歷史圖片與布農族器物,開放遊客入內參觀。
在部落街道漫步,兩旁充滿故事性的壁畫,除了布農文化外,天主教、基督教也是信仰中心,黑、紅、白相間菱格框內,
布農傳統生活情景與耶穌降生壁畫交錯呈現。天主堂前佇立著巨大耶穌像,張開雙臂眷顧著這處山中幽境。
【潭南國小】
潭南國小,創校於西元1951年,佔地點0.38公頃,是個只有不到100個學生的迷你小學。
921大地震,潭南村許多建築都被震倒,潭南國小也無法倖免;當重建團隊入駐村落時,
當地居民主張「孩子是族人的希望,孩子的未來在教育」,以學校的重建為優先;
經過各方充分討論之後,一致決議以傳統家屋的雛型為學校重建主軸;傳統布農家屋中央最神聖的位置「小米倉」,
就是學校的圖書館,象徵知識的糧倉;圖書館外的一樓層面留有許多半戶外的平台空間,
既可以展演又可以舉行祭典,充分和部落活動結合;二樓的教室則是布農少年的學習場所;高聳的瞭望台作為鐘塔、水塔、旗架等。
雖然校地不大,每年在學校舉行的村運卻是部落的重要活動,賽跑是運動會的重頭戲,
需要保留環狀跑道,於是校舍蓋在跑道中間的學校就此產出。
質材則採用T型鋼板、霧面耐力板等現代建材,加上布農族傳統的灰黑石板,將學校融入鄉野中。
用色鮮明、設計新穎的建築,徹底顛覆了國小校舍予人單調無趣的刻板印象;第一次來到潭南的訪客,
常會誤以為這座沒有圍牆的建築是coffee shop。
潭南國小是村民的驕傲,更是族人的希望。
【潭南村天主教堂】
潭南天主堂是南投縣最高的聖堂,潭南村天主教堂巨大耶穌像,是教會地標,看到山腰上的耶穌雙手大張,
彷彿撫慰著受創的子民,一切的苦難已結束;依著山坡而蓋成的教堂,四周以玻璃圍成的牆面,讓長型的教堂變得開闊起來。
祭台後方是座水池,光線照射下,彷彿教堂在池面上,也在水面下,意味著天主是無所不在的。
以諾亞方舟的概念設計結合聖經的意涵,卻又充滿時尚感。
【獵人的家】
木造平房外牆彩繪傳統的布農族百步蛇圖騰,屋簷下則掛著一排山豬頭骨,屋內擺滿彎刀、長弓及石斧等布農族獵人的家過去打獵的器械,
還有山豬和猴子頭骨,炫耀著布農族人輝煌的戰績,證明他們是最優秀的獵人。
屋樑下掛著一串串的小米穗,表示主人也有積存穀糧的美德;屋前涼亭擺著原木桌椅,是主人宴客的地方;
女主人擅長以潭南在地的蔬菜,如原住民的山苦瓜,樹豆等烹煮佳餚,讓訪客品嚐道地的原民風味餐。
【潭南螢火蟲生態區】
由日月潭伊達邵部落沿投63前進,來到卡社群為主的潭南部落。
這裡的觀光亮點,是每年4、5月的「螢火蟲季」,由於附近野溪無污染,加上墾植範圍小、農作不灑農藥,因此生態環境良好。
螢火蟲季時,沿著投63兩側能看到成 群螢光飛舞,種類以黑翅螢最多,潭南天主堂一帶,也是極佳賞螢點。
潭南、地利、雙龍都位於河谷較平坦的台地及階地,四周環繞1,000~3,000公尺的險峻高山,
因此耕地不多,傳統布農族便以採集、狩獵及旱作為主。
這裡的農產以高山蔬菜為主,龍鬚菜幾乎每餐必備,無農藥的有機蔬菜,最能嚐出食材甘甜。
只要留宿民宿或山莊,就能享用道地風味餐,烤大豬、石板山豬肉、放山雞、樹豆湯、山胡椒蒸溪魚、段木香菇…等,
酒足飯飽後還能動動身子DIY搗小米麻糬、啜飲小米酒,體驗布農族人的飲食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