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6-3-3
- 最後登錄
- 2025-2-24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3669
- 閱讀權限
- 200
- 文章
- 6612
- 相冊
- 1
- 日誌
- 18
    
狀態︰
離線
|
台灣人愛喝茶,其中又以手搖現泡茶飲為最多,但近年茶飲農藥超標風波,使得消費者對國內食品安全沒信心。
前農委會茶業改良場場長、現為台大園藝系教授陳右人建議,市售飲料最好能多比較「茶飲身分證」:
注意茶葉來源、注意茶葉是否通過檢驗、檢查外包裝標示。
茶飲身分證之一:注意茶葉來源
網絡謠言不時流出市售飲料成本能夠壓低,其實是混用劣質茶葉。事實上,茶飲用的茶葉,
成本與其產地生產成本及知名度有關,同時不同用途,品質評定標準也不一樣。
所以,很多低價的茶作為用於茶飲用時,品質不一定低於高價的茶。
最重要的是要瞭解茶葉的來源,也就是說,第一步驟就是了解茶葉產地與其追溯性,消費者應盡量選購產地來源透明的茶葉,
才能初步篩掉將劣質茶葉喝下肚的可能性。
進口茶多來自越南,在越戰時,越南曾被美軍噴灑橘劑,消費者擔心會對身體帶來傷害。陳右人說明,
橘劑確實會對環境帶來負擔、殘留在土壤中,但是,茶葉不太容易吸收橘劑,且越南栽種茶葉的地區通常不在美軍橘劑殘留區,
更何況茶業改良場每月定期監測茶葉中橘劑的殘留,均未檢出,因此不用過度擔心。
台大園藝系教授陳右人建議,市售飲料最好能多比較「茶飲身分證」,檢查外包裝標示。
茶飲身分證之二:了解茶葉是否通過檢驗
陳右人補充說明,雖然越南茶衞生及安全並沒問題,紅茶與綠茶品質雖也比不上臺灣高檔的紅茶與綠茶,但仍能符合一般茶飲之用。
不過台灣茶葉在栽種的技術及管理制度上都較值得放心。以農藥殘留檢驗來說,台灣茶葉採高標準檢驗,無論國產或進口茶,
會檢驗茶葉本身,加上因農藥多不溶於水,所以茶湯中難以檢測農藥殘留,讓飲茶多一分保障。
面對日益增高的消費疑慮,業者除了配合主管機關規範外,不少業者都會自行送驗。
近來積極開發現調茶飲的全家便利商店就表示,目前已自主送驗310項農藥檢驗,
尤其是所使用的進口日本抹茶,因為是被磨成粉末,直接沖泡後,連茶葉一起飲用,
所以檢驗標準又較一般茶葉嚴格,都需附輻射證明、進口報關單、輸入許可證、原產地證明等等,
至於紅茶、烏龍茶飲多來自日月潭及台灣其它地區。
茶飲身分證之三:檢查外包裝標示
消費者選購現泡茶飲,除了注意產地和農藥殘留的問題外,食藥署已經要求超商及連鎖飲料業者,
需要標示販售茶飲原料產地、咖啡因 ,以及糖含量,也可提供民眾作為選購的參考依據。
其中咖啡因含量,超過201毫克標示「紅色」以示警,101~200毫克則是「黃色」,100毫克以下則為「綠色」,
透過人類視覺對顏色的敏感性,也能提醒消費者一天避免攝入過多咖啡因。
食藥署甚至規範標示文字大小,業者需在店內點餐單上註記,或張貼懸掛立牌等,以明顯辦明的方式標示,以供參考。
實際走訪各大便利商店及連鎖飲料業者,目前多符合規範。
陳右人建議,民眾攝取茶飲毋須過度擔心,只要仔細檢查茶葉身分證,避免喝下來路不明茶葉,選用產地標示透明的茶飲,
將能過濾掉多數不合格的茶飲,為健康把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