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6-3-3
- 最後登錄
- 2025-2-24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3669
- 閱讀權限
- 200
- 文章
- 6612
- 相冊
- 1
- 日誌
- 18
    
狀態︰
離線
|
乾隆時代有一老臣對皇帝說:「國不可一日無君」,乾隆即幽默地說:「君不可一日無茶」。
足見乾隆對茶的喜愛。
他南下江南遊山玩水,曾在獅子峰山茶園啜飲色、香、味、形四絕的龍井,並題詩寫下〈觀採茶作歌〉曰:
火前嫩,火後老,唯有騎火品最好。
西湖龍井舊擅名,適來試一觀其道。
村男接踵下層椒,傾筐雀舌還鷹爪。
地爐文火徐徐添,乾釜柔風旋旋炒。
慢炒細焙有次第,辛苦功夫殊不少。
王肅酪奴惜不知,陸羽茶經太精討。
我雖貢茗未求佳,防微猶恐開奇巧。
防微猶恐開奇巧,採茶竭覽民艱曉。
從詩中足見乾隆的品茶功底不凡,對製茶也作過細心的觀察,堪稱行家 。
當時茶農為了感謝這位皇帝知音,就把乾隆垂青的十八棵茶樹圍作「御茶園」以資紀念。
這些茶樹至今猶存,清明前後,枝葉茂盛,香氣飄逸。
六年後,乾隆第二次南巡,打扮客商到龍井茶區察看,見姑娘雙手像雞啄米一樣採擷茶芽,
便問道:「一斤龍井珍品乾茶需採多少茶芽?」姑娘答說:「三萬六千多個。」
乾隆聽後暗暗吃驚,見一骨瘦如柴的老人弓著背,在灶旁炒茶,
送了一百兩紋銀給老茶農,回到杭州寫了第二首採茶歌。
乾隆來到福建,嘗到一種茶,清香撲鼻,甘醇爽口,色深褐紅,凝重如鐵,就賜名「鐵觀音」,
從此鐵觀音聲名鵲起,享天下盛名。後來乾隆又在太湖邊嘗到「嚇煞人香」泡出來的湯色清綠、香氣持久,
「一嫰(芽)三鮮(色香味)」倍加讚賞,但其名粗俗,便改稱「碧螺香」。
古代帝王親察茶鄉,體驗種茶製茶之艱辛,為茶精品命名,並表白「貢茗未求佳」,是十分難能可貴的,乾隆亦甚感滿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