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1101|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 綠絨蒿| 罌粟科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6-9-17 07:48:19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 x 1







植物名稱:綠絨蒿

拉丁名:Meconopsis

科屬 :罌粟科,綠絨蒿屬

綠絨蒿為一年或多年生草本 ,共49種。 一種產西歐,其餘48種均分佈於東亞的中國-喜馬拉雅地區,但最原始種在華中。 我國有38種,集中分佈於西南部。 為著名的觀賞植物,有些種類可入藥。

形態特徵主根明顯,肥厚而延長或蘿蔔狀增粗。 莖分枝或不分枝,或為基生花葶,被刺毛、硬毛、柔毛或無毛。 葉全部基生成蓮座狀或也生於莖上,蓮座狀葉在冬季通常宿存;葉片全緣、具鋸齒、羽狀淺裂至羽狀全裂,無毛至具刺毛;基生葉和下部莖生葉具長柄,上部莖生葉具短柄或無柄,有時抱莖。 花生於花葶上或生於無苞片或具苞片的花序上,單生或總狀、圓錐狀排列。

花大而美麗,藍色、紫色、紅色或黃色,稀白色,花期6~8個月;萼片2,極稀在頂生花上為3-4,早落;花瓣通常4,有時5-10;雄蕊多數,花絲大多絲狀,稀下部或整個為條形;子房近球形、卵形、倒卵形至狹圓柱形,1室,3至多心皮,胚珠多數,花柱明顯,通常短,有時近消失,上下等粗或基部擴大成盤而蓋於子房上,柱頭分離或連合,頭狀或棒狀,常呈輻射狀下延,與胎座對生。 蒴果近球形、卵形、倒卵形、橢圓形至狹圓柱形,被刺毛、硬毛或無毛,3-12瓣自頂端向基部微裂或開裂至全長的1/3或更多,稀裂至基部。 種子多數,卵形、腎形、鐮狀長圓形或長橢圓形,平滑或具縱凹痕,無種阜。

生長環境綠絨蒿全世界共有49種,主產於亞洲中南部,以我國最為豐富,有40種分佈於藏、滇、川、青、甘、陝、等省,其中僅雲南就佔17種,多集中分佈於滇西北海拔3000--5000米的雪山草甸,高山灌叢、流石灘、少數種類在滇中、滇東北的亞高山地帶。 綠絨蒿不僅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有些種類還可入藥治病。 如金緣綠絨蒿、尼泊爾綠絨蒿、全草均可入藥,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其它如被稱為"紅毛洋參"、"雪參"的綠絨蒿根可入藥,可治療氣虛、浮腫、哮喘等症。

在被人們譽為“天然花園”的滇西北,高山峻嶺之上,雪山幽谷之中,每當氣溫回升,雪山初融之時,雨露滋潤,雪草吐芳,生機勃勃,在一片嫩綠如洗的豐茸草地上,開滿了各種各樣的鮮花。 而在這五彩繽紛的百花姊妹中,尤其引人注目的是那輕盈嫵媚、舞姿翩翩的綠絨蒿。
提到綠絨蒿,自然有不少人是感到陌生的,因為她身居高山幽谷,在一般平地或丘陵無法找到她的踪跡,就連城鎮庭園中也看不到她的身影。 然而,但凡瞻仰她芳姿的人,無不為之傾倒。

生長習性綠絨蒿是野生高山花卉 ,生長於海拔三千至四千米以上的流石灘和冰川的前沿。 人稱“高山牡丹”,歐洲人推崇為“世界名花”。 因全株被有絨毛或剛毛而得名。 罌粟科,綠絨蒿屬。

栽培技術
藍花綠絨蒿耐寒,宜冬季乾燥、夏季濕潤涼爽的氣候,喜富含有機質和排水良好的土壤。 不耐移植,可於秋季直播繁殖 。 栽培地宜選通風良好而較為蔽蔭處。 要防止夏季強光照射。
品種雪山綠絨蒿,雖其生活習性與庭園栽培的虞美人大不一樣,但其植物形態卻是十分相似的。

原來她們都是同屬於罌粟科中親緣極近的“表姊表妹”,只不過兩者果實的開裂方式不同, “體液”不同(綠絨蒿體具黃色乳汁,虞美人則為白色乳汁)。 就美麗而言,綠絨蒿謅然是更勝一籌了。 綠絨蒿是屍屬桂,鎢懿統稱,全球共49種,主產亞洲中南部,而以我國最為豐富,佔38種;分佈於藏、滇、川、青、甘、陝、鄂等省,雲南17種,集中分佈於滇西北海拔3000米以上的雪山草甸、高山灌叢、流石灘,少數種類延至滇中、滇東北亞高山地帶。 綠絨蒿系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株高二三寸至三五尺不等。 種類不同,花型各異,姿態亦殊:有的自基部蓮座狀的葉叢中抽出花葶,一叢數葶,每葶獨挺一朵;有的莖上著花,一莖數花,成一總狀圓錐花序。 其瓣多見為四,亦有多達十瓣成重瓣類型的。其葉長橢圓形,闊卵形,或具長柄如湯匙形,或分裂為琴形等等不一。 不少種類,體具柔長的絨毛,因而獲得了“綠絨蒿”這個雅稱。

品質乍看美麗的綠絨蒿似乎給人們留下一種嬌柔萬分,弱不禁風的印象。 實際上,她是一個禀性剛強,不畏嚴寒風霜的堅強鬥士。 凡是到過雪山的人,都知道高海拔地帶的氣候特點:冰霜凜冽,輻射強烈,風大土薄,晝夜溫差懸殊,氣候變化甚大。 即令雪消融的溫暖夏日,也是時而晴空萬里,時而驟雨冰雹,一般樹木都不能很好地生長,草本植物和小灌木亦常成墊狀,匍匐於地。 然而,綠絨蒿竟能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中迎風笑日,頑強生長。 為了適應嚴寒的氣候,她們身披毛絨,彷彿穿上御寒的毛衣;根也變得肥厚堅韌,其長度往往超過株高的幾倍,以利穿過岩石縫隙能把根扎得更深,積累更多的養分。 更為令人驚嘆的是,在那百草不生,海拔高達5000米的流石灘中,她竟能昂首挺立,開放出艷麗奪目的花朵。 是的,她的容貌是姣麗的,然而她的性格卻是剛強的。 剛柔並濟,品性兼優,這就是綠絨蒿的本色。

醫藥價值綠絨蒿不僅花色艷麗,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有些種類尚可入藥治病。 如全綠綠絨蒿(麗江又名“黃芙蓉”)、尼泊爾綠絨蒿(祿勸又名“山窩筍”)全草人藥,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總狀綠絨蒿,兄弟民族又稱“紅毛洋參”、 “雪參”,根入藥,治氣虛、浮腫、哮喘等症,具有補中益氣的作用。

令人遺憾的是,象綠絨蒿及報春、龍膽、高山杜鵑等這些出類拔萃的奇花異卉,長期以來尚被埋沒於崇山峻嶺之中。 近年來,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開始對這些珍貴的高山花卉作系統的調查;在雲霧繚繞、風景秀麗的廬山植物園也開始對這些名花進行引種馴化。 願雲南的高山花卉在祖國廣大土地上繁衍生長,發揚光大!
雲南八大名花之一綠絨蒿為雲南八大名花之一。 在海拔3000至5000米的高原之上,風大土薄的流石灘上,一般的植物很難紮下根,然而,綠絨蒿卻能很好地適應惡劣的環境,在高原之巔獨領風騷。

綠絨蒿是野生高山花卉,生長於海拔三千至四千米以上的流石灘和冰川的前緣。 株高10~60厘米,根圓錐狀,肉質。 葉基生,蓮座狀,有長柄。 花生於花葶頂端,有藍色、青藍色、淡黃和鮮黃色、淡紫色、紅色等多種,色彩絢爛,姿態各異,花期6~8個月。 人稱“高山牡丹”,歐洲人推崇為“世界名花”。 因全株被有絨毛或剛毛而得名。 罌粟科,綠絨蒿屬。 綠絨蒿家族興旺,共有四十九種,除一種產於西歐外,其餘均分佈在我國喜馬拉雅山和橫斷山脈。有40種分佈於藏、滇、川、青、甘、陝、等省,其中僅雲南就佔17種,麗江就有8種。 多集中分佈於滇西北海拔3000~5000米的雪山草甸、高山灌叢、流石灘,少數種類在滇中、滇東北的亞高山地帶,橫斷山脈則是綠絨蒿家族的中心,這裡的綠絨蒿有三十九種,其中尤以淡藍色的麗江綠絨蒿、鮮黃色的貢山綠絨蒿等最為著名。

綠絨蒿不僅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有些種類還可入藥治病。 如金緣綠絨蒿、尼泊爾綠絨蒿,全草藥用,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清熱止咳;花前采葉治胃中反酸;花退熱催吐、消炎,還治跌打骨折。
綠絨蒿現為野生,相信經過人們的引種馴化,必將逐步進入人類的生活,成為美化環境的花卉珍品。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偷得浮生半日閒,持竿垂釣樂逍遙,遠離俗世避紅塵,淡泊名利心自在!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8-13 21:09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