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643|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雕刻雕塑] 生命跡象-成長之II-許禮憲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藝術之星 西方宗教達人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6-9-28 07:32:46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生命跡象-成長之II 許禮憲

 


許禮憲
生命跡象-成長之II
雕塑
花崗岩
99 × 140 × 535cm
1995
Hsu Li-hsien
Phenomenon of Life--Growth (II)
Granite

作 品 賞 析 
  會動的不一定有生命,有生命的未必會動,機器能動,沒有生命,種子不動,它能成長。
岩石非生物,岩石分解的土壤,是生物所寄託。地球是個大岩石,規律的運轉,提供了生命所需。生命是一種現象,包括表現於外的成長,以及藏於內的補給功能。我們除了尊重生命之外,更應該珍惜生命賴以存活的空間,屬於地球的一切,讚頌大地之美,疊石為記,象徵永續的成長。以四個石頭五段組合,交錯偏離,重心維持在中間,連接處以斜面榫接,意在增加動感及形體間之力量轉換,這是植物生長的基本模式。(作者自撰)


藝 術 家 小 傳 
  一九四七年出生於台灣省台北市,一九六九年國立藝專美術科雕塑組畢業。從事雕塑二十餘年,初期在雕塑方式受限於形象之束縛,缺乏想像力,後受楊英風之影響,脫離形象的拘泥,畢竟雕塑不是做模型,創作的理念遠勝具體的形象。 近年來,表現方式由早期客觀的寫實描寫,轉為主觀的意境追求,利用稜線,造成光影的停留,以粗糙原始及光潔細緻的石材特殊質心,激發隱藏於內在之生命力。在主觀與客觀之間;形體與感覺之間;理性與感性之間,是我創作的三大取捨課題。 繪畫與雕塑,基本觀念是一致的,明顯不同的是物體和光線三次元關係,所產生的無窮變化。物體與空氣的消長,虛實之間存著太多變數。不論創作或欣賞都受到光線與角度的影響,由於正負、消長之因素;作品中個體之組合關係將因時地之變化而異動,雕塑家應能調整及去除這些變化所帶來的對立或缺陷。它是極具趣味的工作,工作擔負著較多的責任,遊戲或許有規則不必負責,藝術家則對自己作品負責。 物體輪廓一般是對稱的一條往返邊線,光線所及,會有強弱之分,強光之下也許只見其一,給人更強烈的感覺。少未必就是弱,虛不是無,這是藝術活動上很重要的觀念,感覺是在人類所有感官中最重要、最奇妙的;存在於心靈、如何傳遞這些感覺,是藝術家的首要任務,它融合思想與技巧、突破時空限制,讓自然之美,生命之禮讚流露於時空之中,以適當的量表達至大的情感是我們追求的目標。

來源:高雄市立美術館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8-29 23:53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