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5-5-20
- 最後登錄
- 2025-4-20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30447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0072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人體的腹壁,從外層到內層可分為皮膚、皮下脂肪、筋膜層、肌肉層、腹膜層,內臟應位於腹壁內。但當腹壁的筋膜或肌肉有缺損時,就像肚子裡有個破洞,部分的內臟(尤其是腸子)會從腹腔裡掉出去,往外凸出,形成疝氣。
剛開始時,可能只是站立或肚子用力,腹壓大時,才會有稍微凸出或腫大的現象,一旦平躺,肚子放鬆,腫塊又會縮回去。但隨著缺損或破洞越來越大,腫塊會變大,甚至,慢慢出現長時間站立時,會有隱隱作痛的症狀,越到傍晚,下墜感會越明顯。
而小朋友的疝氣跟大人的疝氣最大不同是,小朋友的疝氣大多成因單純,屬於先天性的腹股溝疝氣,發生的原因是胚胎發育時,讓睪丸掉入陰囊的腹膜鞘狀突,或固定子宮圓韌帶的陷窩,本來應該在嬰兒出生後逐漸退化、關閉,但有些孩子的腹膜鞘狀突或陷窩閉合不全,使得腹腔內的小腸、卵巢掉進去,形成疝氣袋,就是俗稱的「脫腸」或是「墜腸」。
這類疝氣,在孩子哭鬧、咳嗽、大便,肚子用力時,陰囊或鼠蹊部會凸出得特別明顯。只要針對疝氣袋做高位結紮,即可有效治癒。而大人的疝氣,通常較複雜,也較易復發,但一般來說,對男性的睪丸功能、性能力沒有影響,也不致影響生育。
為什麼會疝氣?
像布料變薄,拉扯出破洞
本期由專精疝氣治療的戴鋒泉醫師,分享如何正確看待疝氣的關鍵之道。
下腹部的肌肉群,包括腹直肌、腹斜肌、腹橫肌,當這三大肌肉群來到有弧度的骨盆腔時,會在肌肉群與肌肉群的交會處出現三不管地帶,在恥骨鼠蹊部附近,形成恥骨肌孔的三個弱點。
若經常做粗重工作、咳嗽、便秘或懷孕、肥胖,使得腹部長期承受過大的壓力,有可能使得恥骨肌孔的弱點因此被突破,讓腹壁的肌肉或筋膜裂開,失去應有的屏障力量,使得內臟向外膨出,這是成人最常見的疝氣類型。
疝氣一旦形成,就像布料逐漸變薄,開始拉扯出破洞來,不加以補強,就只會越破越大洞,讓掉出去的內臟越來越多,腸子擠在一起較易有持續鈍痛、消化不良、脹氣的不適,對生活的干擾相當大。動手術,將腸子、內臟復位及疝氣修補,是唯一能有效治療的方式。
如何緩和疝氣?
避免抽菸、便秘或是跑跳
疝氣在任何年齡層,都有可能會發生,男女比例約是七:一。可能是因為女性有孕育胎兒的生理結構,骨盆腔的解剖構造,天生就比男性強健。
任何增加腹壓的活動,都會加重疝氣的症狀。例如:搬重物、咳嗽、便秘、大哭、跑跳、激烈活動等等,應盡量避免。
抽菸會讓膠原蛋白的形成、修護能力降低,也會增加長期咳嗽的機率,有可能加重疝氣的嚴重度。平時較容易便秘的患者,宜適量補充含膳食纖維的蔬菜、水果及水分,並且養成規律排便的習慣,以降低須用力排便的機率。
罹患疝氣,最怕的是有腸子卡死在洞口裡,無法動彈,形成嵌塞,有可能會導致局部腸子缺血、壞死,增加潛在感染的機率,也會非常劇烈的疼痛,須開急診刀緊急治療。
疝氣患者如果在平躺後,還是沒辦法讓凸出的內臟復位,可嘗試在凸起物上,用手輕輕旋轉按摩往內按,把脫出的腸子、內臟小心的推回腹腔內。無法自行處理,須盡早就醫。倘若腸子卡住超過六小時,有可能會壞死,讓手術變得非常複雜。
怎麼治療疝氣?
無張力修補術降低復發率
小朋友的腹股溝疝氣會影響正常的腸道吸收與發育,一旦確診,建議應接受手術治療,約有八成可採用門診手術治療,只須做靜脈麻醉,把疝氣袋做高位結紮、切除,也不須住院,復發率低於二%。
成人的傳統疝氣組織修補手術,則是在鼠蹊部開刀,將腸子、內臟拉回腹腔內,再將已有缺損的肌肉或筋膜拉緊後縫合,但這種對組織縫合加強的手術方式,會讓腹壁更緊繃,剛手術後的疼痛感較明顯。
一個月內不可提重物、從事劇烈的運動,約六週左右才可恢復正常的生活。有時,先處理了恥骨肌孔上的一個缺損,另一個缺損又再出現,因此,常有再度復發的現象,復發率介於一○%到一五%左右。
為了減輕腹壁的張力,逐漸發展出腹腔鏡的無張力修補術,手術時,會在腹部打三個小洞,以內視鏡增加手術的視野,並將人工網膜直接覆蓋在恥骨肌孔上,一次補強三個弱點,可以將疝氣復位,又能避免增加組織的張力,因此疼痛感較輕微,但有些患者會覺得有異物感,通常手術當天即可下床活動,一個星期即可恢復正常活動,復發率約在一%到二%。
而採用腹腔鏡手術的另一個優點是,利用腹部的三個小洞,就可以在同一次手術時,同時檢查左右兩邊的恥骨肌孔弱點。如果是採用傳統手術,想要同時檢查左右兩邊,就必須在左右兩邊的鼠蹊部各開一個傷口,對患者來說,剛做完手術後的疼痛,的確會比較辛苦些。
【延伸閱讀】3大要訣,避免加重疝氣
罹患疝氣,最大的困擾是只要起床、肚子用力,症狀就加重,經常需要動手把腸子「喬」回去,也常處於腸子會打結、卡住的憂慮,生活上不得不小心翼翼。
1.當嬰兒哭鬧時,除了打開尿布檢查排泄物外,多留意陰囊或鼠蹊部有無異常凸起。
2.任何長期咳嗽的疾病(如慢性阻塞型肺炎)或長期便秘的情形,必須積極治療。
3.罹患疝氣尚未開刀前,不宜腹部用力,應避免搬重物或激烈運動。
●小檔案_值班醫師 戴鋒泉
經歷:台灣疝氣醫學會理事長、台灣內視鏡外科醫學會理事
現職:國泰綜合醫院一般外科主任
專長:疝氣手術、腹腔鏡手術、胃癌、肝膽、胰臟腫瘤手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