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6-3-3
- 最後登錄
- 2025-4-21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4243
- 閱讀權限
- 200
- 文章
- 7287
- 相冊
- 1
- 日誌
- 18
    
狀態︰
離線
|
本帖最後由 不曬月亮的魚 於 2016-10-19 14:11 編輯
1967 國際旅遊年LOGO
拉科魯尼亞貝坦索斯的聖弗朗西斯科教堂的羅馬式大門
早在羅馬時代,貝坦索斯就一直被稱為“Brigantium”。那時它是一個邊境貿易站,坐落在曼德奧河(Mandeo)入海口附近的一座小山上。它也曾經作為加里西亞古國的首府,更以悠久的文化和絢爛的藝術而聞名。阿方索九世(Alfonso IX)統治期間,它與今天位於其西北角的考恩鎮(la Coru杄)屬於同一城市。那時這座城市是當時的貴族安德雷德(Andrade)家族繁榮的領地。人們對於建造宗教建築十分熱衷,同一時期就有3座哥特式教堂在小鎮之中修建,今天使得小鎮得以聞名的許多中世紀時期的建築都是建造於那一時代。
聖弗朗西斯科教堂Church of San Francisco
當時的許多西班牙貴族和資產階級的信徒追隨聖方濟會教士來到這裡。聖方濟會的教士們從14世紀開始在這裡建造教堂,因此這些建築更多地表現出了明顯的加里西亞藝術風格。這座教堂就是建造於那個年代,並且在1387年得到重建,是一座基於神學研究和培養優秀教士目的而建造的哥特式建築。教堂中的祭壇裝飾著華麗的浮雕,特別是對於人物自然、樸素、生動的面部表情的刻畫,使得雕塑整體看上去端莊而恬靜,稱得上教堂雕塑中的經典之作。
加泰羅尼亞疊羅漢
加泰羅尼亞地區民間節目的疊羅漢在西班牙的加泰羅尼亞鄉村,每逢節日人們都要架人塔—一種類似於中國疊羅漢的民間活動。這種遊戲稱之為人塔,是一個人站在另一個人的肩上,這樣一直向上,形成好幾層。每層有一個、兩個、三個、或更多的人。如果每層都只有一個人,人們稱之為“柱”,如果是兩個人,叫作“塔”,三個或更多的人,就稱為“城堡”。為了架人塔,人們首先得圍成幾圈,互相搭起手臂,形成一個穩固的基礎。在這個基礎上,體重較輕的人再逐層爬上去。人塔可達一七八層,有時達九層。登上頂層的小男孩應該舉起右手,然後往下撤。但不能掉下來,這樣人們就認為人塔架成功了。參加這種活動,每組至少80個人。參加者一般為男子,有時婦女也參加。每個隊都穿同一顏色的衣服。這樣各隊之間就很容易區分開了。襯衫可以是紅色的、綠色的、藍色的或其他顏色的。在架人塔的過程中,人們用專門的樂器伴奏,節奏歡快,一派節日的氣氛
帕倫西亞哥特式聖米格爾教堂正面
瓦倫西亞大區位於加泰羅尼亞大區以南,首府為瓦倫西亞市。這一地區農業發達,自古以來就是西班牙的第一大糧倉。雖然是西班牙第三大都市,瓦倫西亞的老城區依然保持著古香古色的風貌,主要景點也大多集中在這一帶。城中的絲綢市場,被選為世界文化遺產。
瓦倫西亞大教堂(Catedral)建於3世紀時的清真寺舊址上,在長時間的不斷改建和翻修中混合了多種建築式樣。教堂的三個入口就分別是新羅馬式(正門)、巴洛克式(南側宮門)和西哥特式(北側使徒門)。聖杯禮拜堂中擺放著據說是耶穌在最後的晚餐中使用過的餐具。米伽勒塔(Torre del Miguelete) 。位於大教堂正面,建於14-15世紀,以聖米伽勒命名。登上塔頂可以盡覽瓦倫西亞老城區。
加的斯聖母教堂大門
腓尼基人建立了加的斯,它原名加地爾(腓尼基語:???,意為“被牆圍繞的城市”),是腓尼基與塔爾提索斯貿易的一個據點。它被看作是西歐最古老的城市。估計在前1100年就已經建城了,不過到2004年為止最早的被發掘的考古遺物來自前9世紀。有人認為有可能在前9世紀以前這裡只是一個小據點,因此沒有留下多少遺跡。按照希臘神話加地斯是海格力斯殺死格殷永後建立的。實際上這段時間裡最引人注目的遺跡是一座供奉腓尼基神美耳刻的廟。一些歷史學家認為這座廟的立柱是海格力斯之柱的傳說的來源
加的斯最著名的建築是其大教堂,它是在1260年建造,但是1596年被大火焚毀的老大教堂的原址上建築的。這座新的、巴洛克式的大教堂是1776年開始建造的,建造時間總達116年。在建造過程中其風格數次改變。開始它是按照巴洛克建築的格局設計的,但在建造過程中洛可可元素被引入,最後完成時它又結合了新古典主義的因素。它的小教廳裡還有許多老大教堂和其它寺院留下來的繪畫和遺跡。
昆卡的魔城
昆卡城位於卡斯蒂拉拉努爾瓦,馬德里西南部,在喬卡和胡卡河交匯處的海拔1000米的白堊山脊上。上下昆卡城都建在具有天然防禦功能的陡峭的斜坡上。數座橋樑將該城與外界相連。昆卡城建立於公元8世紀,歷史上是軍事、農業、製造業和宗教中心。現為昆卡的省會城市。
除了上下城形成的對比之外,昆卡城與周圍的景物壯觀地融為一體。這些建築物建在狹小的空間中並適應了地勢,這使該城具有了顯著的輪廓。可以追溯到基督教中世紀的時代的不規則的街道佈局保留了其以前作為穆斯林城市的一些因素,同時仍然共同延伸至位於昆卡中心的富麗的普拉亞.馬約爾(Playa Mayor)。高聳的中世紀建築物是該城景觀的標誌,其中大部分是宗教塔樓、社會事業機構、醫院和宮殿。除了中世紀的建築外,文藝復興和巴洛克時期的建築為摩爾人時期的遺跡:巨大的大門和牢固緊湊的房屋、胡卡河岸邊的花園、城鎮輪廓及其光線效果。房屋突出於峽谷,強調了這個美麗如畫的城鎮的垂直性佈局。1996年根據文化遺產遴選標準C (II), (V)被列入《世界遺產目錄》
韋布瓦的哥倫布紀念牌
韋爾瓦是一個有著3000年曆史的城市。坐落在西班牙南部的安達盧西亞自治區,是一座美麗的海港城市。此地是哥倫布航程起源地,被稱為“安達盧西亞之光”,1492年的8月3日,在這一天,三艘船從這裡出發前往靠近Palos de la Frontera港的一片土地,當時,克里斯托弗·哥倫布與居住在La Rábida方濟會修道院的僧侶們一直保持著密切的聯繫,這個修道院於14世紀在Palos de la Frontera港的外面建成,也就是哥倫布路線在韋爾瓦的起點。為了紀念他們的壯舉,在此地樹立起“發現者紀念碑”,通過一條平行地穿過修道院的林蔭大道就可以到達這座令人印象深刻的紀念碑,林蔭大道兩邊種滿了高大的樹木,這裡還可以看到拉丁美洲各個國家的國旗,都是用精美的瓷磚拼成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