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6-2-26
- 最後登錄
- 2024-11-2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7509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3890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乩童的由來和訓練
乩童的來源有三:一是先天的由神明挑選,並施予個人各種症狀,使其擔任乩童;二是老乩童的傳承,年老的乩童退休之前,找一位合適人選繼承衣缽;三是後天的個人自行「起童」,受現場情境影響而「起童」,成為乩童,此乃所謂的「採童」。
然而,要成為一位稱職的乩童,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他(她)們必須是一位菩薩心腸、熱心公益、在地方上甚得人緣的人,這種個性在澎湖的「小法仔」要求的非常嚴格;其次,經過庄頭廟主神「卻乩」(神明挑中為乩童)之後,尚須經歷閉關受禁的訓練過程。
「採童」之後,只是「生童」,需要 經過「坐禁」的過程才能成為「熟童」。「坐禁」就是閉關,也稱為「受禁」或是「暗禁」,通常由一禁到七禁不等,一禁七天,但是,也可以「不禁」。首先要齋 戒沐浴,閉關多在廟宇廂房,四周門窗緊閉,禁止與閒雜人接觸,並用紅綢布遮光,一方面防人窺視,一方面防邪進入;內設神案晨夕焚香,地舖草蓆作床,要頭不 見天、腳不踏地的修煉;另設有簡易的衛浴設備,平時大門深鎖,只留一洞或是開一小側門作為送食物、茶水與交換盥洗衣物之用,通常以麵食和水果為主,絕無葷 魚之物,只吃少許份量的食物,盡量避免大小便,並以通宵不眠為上法。
「坐禁」期間,除了自我清心寡慾之外,主要學習的有:神靈附身、驅邪押煞與巫器法術的密儀,由老乩童或是「紅頭仔」(法師)教授這些絕學,能與他(她)見面的,也只有送東西的與教絕學的。
「坐禁」結束,即行「出禁」。「出禁」就是乩童「坐禁」完畢「出關」的意思,需要在法師或是老乩童的帶領之下「出關」。這天通常是庄頭廟的大事,多會隆重其事。首先要操「五寶」法器(七星劍、銅棍、鯊魚劍、月斧、刺球),見血以表示已經受玉皇大帝的任命;再來,則實行一種儀式,例如過火、過釘橋或是爬刀梯等等,表示破禁出關,正式成為乩童。
乩童的法術大約可區分為必須流血的「巫器」與不得流血的法事二種性質。其中,所謂的「巫器」就是「五寶」,指的是:七星劍、銅棍、鯊魚劍、月斧、刺球。乩童作法時,必操「五寶」以見血,因為血是一種見誠、辟邪與符力的象徵。
以下就「五寶」簡述之。
1、七星劍:又稱寶劍或是法劍,長約二尺半至三尺之間,為「五寶」之首。劍身非鐵即銅,兩面各鑲嵌或是雕有北斗七星的圖案,此與北斗經或是星辰寶懺有關。相傳 七星劍是張天師家傳兩件寶物之一(另一件為天師印),具有除妖斬魔、驅邪降惡的法力。作法時,可同時合握兩把,亦可分持兩手,稱為合劍或是雙劍。操演的部 位以割舌、砍背、劈額為主。
2、銅棍:長度約二尺半,是一紅漆木棍紮刺釘支或是三角鋼片的巫器,釘子的稱「釘棍」,鋼片的稱「角棍」,皆作八行排列,十三支與十四支釘子各四排,共計一百零八支釘子,應是根據八卦與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而來。操演的部位以刺背、扎臂為主。
3、鯊魚劍:亦稱鯊魚齒,鋸取鯊魚的嘴前齒剔製而成,長約二尺七至三尺半之間,為「五寶」之中唯一自然物品,據說為祭日與祭海的強力巫器。選用鯊魚劍有嚴格的 規制,其排列於兩側的尖齒數目雖不一,但需符合「神治鬼,鬼治神」的算數口訣,凡在「神治鬼」的數目中為吉,否則為凶器,例如1、2、3、7、8、9為 吉,4、5、6、10、11、12為凶,若在凶數內,則要拔斷多餘的齒,使之符合吉數。操演的部位以砍背為主。
4、月斧:造型似一班斧頭,體積較小,連棍帶刃約二尺,為「五寶」之中最難拿捏得準的巫器。操演的部位以剖頭、剖肩為主。
5、 刺球:俗稱紅柑,球體四周反插釘支,大小不一,小者五十多支,大者一百多支,皆作八圈排列、上下對稱;釘支尖處繫有串聯的紅綢線,與釘製銅棍一樣,除了可 以固定法器之外,也可以避免操演時釘尖過度深入皮肉中。操演的部位除了與銅棍一樣以刺背、扎臂之外,更可以刺黏頭、背、額、臂之上,有時也拿來作擲高的表 演,即刺球擲高之後用空手、裸背或是頭部去接使之釘住。
於操演「五寶」之前,乩童要行「淨身」儀式,以香把觸身,主要部位為背、胸與腹部。除了「五寶」之外,近年來一些年輕的乩童也有持「鋸刀」的,尤其是俗稱的「五王陣」或是「法仔陣」的乩童陣頭。
「五寶」本質上是辟邪法器,每樣皆有驅邪神力,所以除了乩童使用之外,民間亦拿來 作「安轎」、鎮廟或是鎮宅之用。「安轎」的方法為:神轎左窗以七星劍和銅棍交叉,右窗以鯊魚劍和月斧交叉,皆成「╳」字,轎門則吊掛刺球;鎮廟或是鎮宅的 法器,五樣皆有,但多單一吊掛於門楣上,其中以刺球與七星劍最為常見。除此之外,還有一些設壇供奉著「五寶」,使得這些巫器有神格化的傾向。
乩童施法的內容可分為兩類,辦理日常的祀神與廟宇的每年行事的法事,這些事項與社區公眾休戚相關;以及訂定日期、讓民眾請示私事、解決善男信女的疑難與病痛問題,以下分別敘述之。
一、公事類
1、睏釘床:赤裸上身平躺於佈滿釘支的硬板上,於廟前舉行時置放於地面,若遶境時則由四個人平抬行走。釘床是在一塊大木板上定滿釘支,多作一百零八支排列,睏釘床之前,釘床須先淨爐與安符,以辟邪氣與招法力。
2、坐釘椅:端坐於釘有釘支的大椅上,靠背、扶手與踏腳皆釘滿釘支,即身體有七處(頭、背、臀、雙手、雙腳)的著力點都有釘支。與睏釘床一樣,坐釘椅之前,釘椅須先淨爐與安符。
3、爬刀梯:爬刀梯也稱「登天門」,這種儀式可能起於唐代,由於交通不便,修道者無法親自前往江西省龍虎山天師府請求張天師允准,若想晉升為道長,則要搭刀梯攀爬,於梯頂遙望龍虎山上疏,並且擲筊請求恩准。
刀層有三十六、七十二與一百零八梯三種,應是源於「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而來。佈置方法有二,一種是全部為刀梯,一種是釘、刀混合,一階釘、一階刀,或是上去踩刀、下來踩釘。搭設梯架的型式也有二種,斜式與直式,直式的難度大於斜式。
乩童爬刀梯有幾個時機:
(1) 乩童出關時,為表示功德圓滿,神靈附體。
(2) 廟宇入廟,廟宇新蓋或是重建完成之後行「入廟」儀式,為求廟宇神光、合境平安。
(3) 主神開光,主祀神明新雕或是重塑之後,須有開光點眼的儀式,為隆重其事並且增強神靈
(4) 神明聖誕,為神明慶生而舉行,此情形較少
爬刀梯之前,必先「煮油」除穢以淨壇和淨人,與安符鎮煞以驅邪和增強神力。時辰一到,由資深乩童帶領一般乩童,一步一步走完全程,並在下梯時撒下平安符與糖果讓民眾撿拾。
4、 過釘(刀)橋:通常搭設於廟前的廣場,型式有二:搭橋式與地面式,以過釘橋較為常見。釘橋通常以長板凳做橋樑,用長木板做橋面,為求吉祥與美觀,橋面都會 用紅布覆蓋,其上再放釘板。釘板唯一般的木板塊,長約一尺,寬約半尺,上面反釘七支新銅(鐵)釘,集中於中央,釘尖朝上,釘板則作一左一右排列,頭尾相 接,如同成人的左右步伐,全部數目作三十六塊或是七十二塊。
儀式開始,工作人員先用淨爐來回熏繞釘橋上下,以求潔淨無邪,接著乩童或是法師一一畫符安置於釘板上,表示神靈鎮守,此時釘橋才算有法力;領路過橋的人通常是乩童,乩童一過,大家即可上橋,上橋之前須先將腳底洗淨,表示對鎮守釘板神靈的敬意。老少皆可參加,但女賓止步。
5、過火:過火,對神在更新生命、增強神靈,對人在淨身潔體、辟邪祈安。有「過金火」、「過爐火」、「過柴火」、「過炭火」、「過火城」等五種型式,最常見的是「過金火」與「過炭火」。
過炭火所用的材料是木炭,先舖堆木炭並點火燃燒(撒檀香粉助燃),用竹棍舖平約二三寸厚,然後由法師請神調營,進入過火的準備階段;撒鹽米,是一種 驅煞的行為,真正的用意在降低火溫;接著做敕安「五方符」,開始過火。在乩童或是法師的帶領之下,神轎與信徒先後於木炭火堆中,依五行方位赤腳來回踩踏; 結束之後用水澆滅,炭塊任由善信取回當爐火,據說燒出來的茶水可當平安茶飲用。
6、煮油:具有「淨化」的作用,對神淨靈、對人淨身、對物淨穢,普遍存在於各地的神誕祭儀之中。作法是將置放有棉心大火種的鼎,繫於倒翻的小竹椅 上,以竹竿穿過,前後各有一人扶抬,沿著各戶各家行走,「煮油」時,乩童口含著酒,往鼎中一噴,油遇酒即冒出一股大火,隨即變小,之後再換另外一家。
7、 解運:是一種消災解厄的儀式,乩童必須在「起童」時行使。使用的法器是七星劍與五營旗,有時只使用前者,但亦有徒手解運的。除了上下擦拭、前後揮揚,有時 會沾前額上的鮮血,在信徒頭上點捺數下,表示神符敕身,神可隨時保佑;直接以頭碰頭,或是徒手深入背部衣內作法事。
8、穿口針:也稱為「銅針穿金口」,於重要的廟會或是神明特別指示時,所操演的一種特殊法事。作法是以一支或是二支與成人等高的銅針,貫穿嘴頰,穿 法有一孔或是雙孔。「穿口針」之前,乩童必須先喝口米酒,作用在麻醉,然後以黑令旗遮天避穢,並且禁止女人觀看以免觸犯禁忌;此時由穿針的師傅,在穿針者 的穿針部位輕拍幾下,之後快速地將鋼針穿入,為減少疼痛,有的時候在穿入的那一剎那,同時噴酒增加潤滑,動作乾淨俐落;拔出之前,亦須再喝以減輕疼痛。
一般而言銅針多細長,但是近年來亦有使用拇指般粗的銅針,雖然只穿一孔,乩童隨時都得用手扶住,以防嘴巴無法承受。口針除了穿金口之外,還有肩背、耳垂、脖皮、頭皮與扎手臂。而小琉球 也有穿「五營頭」的,一邊三支、一邊二支。
9、揹五鋒:在裸背紮上五色旗的銅針,場面不大時只需「揹三鋒」。
二、濟世類:
1、落地府:俗信人的患病乃是因為其靈魂迷失於地府所導致,法師念咒文請乩童落地府,向閻羅王請示病者患病的原因。此法通常於人病危時舉行,但是,有時家人不平安、諸事不順遂,懷疑是家宅的前業主亡魂作祟時,也會施行此法。
2、進花園:婦人屢次流產、嬰兒發育不良,或是嬰兒時常夭折時,人們相信這是由於通往閻羅王殿的關口有一個六角亭,每一位婦女都有一株花栽在這裡的 花園,其花園的花根腐敗、肥料不足、整理不週所導致。因此請法師念「落獄探宮科咒」,乩童的手舞動著紮五色紙的甘蔗,表示整修花園而回,經過這樣的法事可 以順利生育子女,也有想要生育男孩而請求栽花換斗的。
3、脫身:向乩童請示之後,得知患病者的靈魂已被惡鬼所逮捕而不易回魂,則要製造替身代替。作法是作一個稻草人,穿上病人的衣服,放在遠離病家的十字路口,以代替生病者被惡鬼抓去,近來多以紙製的替身代替。
4、討嗣:乩童表示病者的未娶妻而亡的兄弟,要求病者將一個兒子過繼為其後嗣,以延續其香火。作法時,將該嗣子的名字寫於死者的神主牌。澎湖很盛行討嗣,表示當地居民很重視延續香火。
5、調解前世冤仇:自己認為生病,在求診多數醫院醫師之後,仍診斷不出病因,或者是患輕度精神病而久醫不癒的時候,往往向神明詢問,大多是認為前世因為財或是色的原因而殺害他人,冤魂前來討命,神明需要居中調解,使冤魂放棄尋仇,並告誡病者要修身積德以解災厄。
6、安厝:若有居家不安,常常遭遇不幸,認為有邪魔作祟,請求安厝,經廟方的同意之後可前往安厝。法師唸完咒文之後燒符籙、打指法,乩童則拔劍在屋內到處揮砍,表示與邪魔交戰並殺之,並且以鍋盛熱油,或者是點火走遍屋內各處,趕走邪魔。
法事結束之後,乩童要「退童」,手腳離地,讓「他我」的神靈離身,「自我」的個體才回來,此時的力量很大,往往都得數個人在後面托住,讓乩童躍起,大叫一聲之後而「退童」。
降神:
乩童有其特定的神靈對象,並非所有的神靈都有乩童,例如玉皇大帝、三清道祖,或是土地公、有應公等等,一般是不會有乩童的。
乩童的主要對象神靈有玄天上帝(又稱真武大帝)、中壇元帥(又稱哪吒三太子)、清水祖師、天上聖母(又稱媽祖、天后)、觀音佛祖、巡府三王爺、城隍爺、五府 千歲、保生大帝、四太歲、五太歲、池府千歲、虎爺、吳府大人、林元帥、鄭元帥、林王爺、上帝爺、刑府千歲、魏千歲、關帝爺、東嶽大帝、三奶夫人、濟公、齊 天大聖等等,也有名不見經傳的的王爺、仙姑,甚至是乩童自創的神明。
降神的時候,藉由爐香、神轎、鑼鼓、乩童本身等方式,由法師誦唸普庵派或是閭山派的咒文之後,再唸恭請乩童守護神降臨的咒文。在神桌前方的乩童,逐 漸呈現神靈附身的動作,身體顫動的愈厲害,並且揮拳亂打桌面,如果手中拿著令旗與劍,則會揮舞或是用劍擊打桌子,口裡唸唸有詞,此時,神靈乃完全附身。
(淨 空 禪 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