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3-8-25
- 最後登錄
- 2024-4-29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98
- 閱讀權限
- 40
- 文章
- 138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一名任職於科技公司的粉領族,因工作關係,必須在廠房中走動,每天少說超果8千步,加上平常偶爾有吃鈣片,自認不會骨質疏鬆。有一次下樓時踩空,造成脛骨骨折,檢測後發現骨密度經然低於同年齡30%。
骨質疏鬆學會理事長、成大醫院家醫科吳至行醫師表示,一般人對於骨鬆症普遍存在以下三種迷思:
迷思一:有補鈣就好
吳至行醫師指出,攝取鈣質並不是有就好,重點在於攝取的「量」跟「效率」。美國國家健康研究院(NIH)建議,一般成人每天最少要攝取1000毫克的鈣質,而根據2013年「國民健康狀況變遷調查」指出,19~64歲族群中,有98%的成人鈣質攝取不足,建議可以透過優質蛋白質(豆類、白肉)、青菜、牛奶、等食物取得鈣質。
迷思二:勞動當運動
當醫生問病人有否運動,都回答:工作上有走路、上下班有走路。但這些都是勞動當成運動,就像任職科技公司的粉領族一樣,總認為在廠房走動就算是運動。
吳至行醫師強調,一般走路無法增加骨密度,唯有將速度維持在每小時5.4公里~6公里之間,才能有效增加骨密度,大部份的民眾並未達此標準。
迷思三、有運動就好
想預防骨質疏鬆,並不是有運動就好,還必須要考量到「運動頻率」跟「運動型式」。很多人平常上班不運動,假日才集中火力,這樣的方式不但無助於預防骨鬆,還有可能讓肌肉、骨骼或關節受傷。
有些人只做單一運動,像是:只練太極拳、只做重量訓練、只有跑步等,結果練來練去,就只有使用到某些肌肉。這些都不是正確的運動方式,只可說是「窮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