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457|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 立冬養生 要順乎自然應時而變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6-11-8 01:51:46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立冬養生 要順乎自然應時而變

11月7日是立冬日。立冬是冬季的第一節氣,此時太陽到達黃經225度。這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節氣,也是人們進補的最佳時期。不過,今年立冬日,中國多個地區出現反常氣候,中醫師提醒,市民進補應做相應調整。

立冬後的起居切記「養藏」

我們對「立冬」的理解,不能僅僅停留在冬天開始的意思上。 追根溯源,古人對「立」的理解與現代人一樣,是建立、開始的意思。但「冬」字就不那麼簡單了,在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對「冬」的解釋是:「冬,終也,萬物收藏也」。 因此立冬不僅僅代表著冬天的來臨,還有萬物收藏、規避寒冷的意思。

台灣著名中醫師胡乃文在接受大紀元記者採訪時說,古人計算四季時間的開始是四立,也就是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而立冬就是冬天的開始,在冬天這個季節時,萬物都得閉藏,人必須在此時「養藏」。

胡醫師介紹,傳統上來說《黃帝內經》有記載:「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溫,無洩皮膚,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逆之則傷腎,春為痿厥,奉生者少。」意思是在冬季人應該早睡晚起,跟著太陽的時間生活,使得腎所藏的「志」,若伏若匿的有所收藏,自己的心志不要張揚、聲張,要避寒、尋求溫暖,不要讓皮膚老是接觸寒風,否則氣就被竭盡掉了,這就是「養藏之道」,如果逆反它,就會傷到腎,到了來年春天就會有肌肉萎縮、骨頭酸疼的毛病。

古人云:「日出而做,日落而息」,就是讓人體順應自然。但衣著過少過薄、室溫過低會耗陽氣。反之,衣著過多過厚、室溫過高則腠理開洩,陽氣不得潛藏,寒邪易於侵入。

中醫認為:「寒為陰邪,常傷陽氣」人體陽氣好比天上的太陽,賜予自然界光明與溫暖,失去她萬物無法生存。同樣,人體如果沒有陽氣,將失去新陳代謝的活力。所以,立冬後的起居調養切記「養藏」。

養生要順乎自然 應時而變

中國傳統文化講究「天人合一」,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體是個小宇宙,自然界是個大宇宙,小宇宙處在大宇宙之中,時刻都會受到大宇宙的影響。四時不同,節氣不同,會對應不同病症,因此,氣候與醫學自古就是同根生。

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養生也要順乎自然應時而變。我們的身體與自然是相通的,順應當地的水、土、自然、食物、氣候。因此人要想養生、活得健康就要吃當地自然應季的食物,與大自然協調,自身就會形成一個原生態的小環境。如此一來,無論外界如何變化,體內的健康小環境仍能保持相對穩定。

立冬節氣的到來,是草木凋零,蟄蟲伏藏,萬物活動趨向休止,以冬眠狀態養精蓄銳,為來春生機勃發作準備。人類雖沒有冬眠之說,但民間卻有立冬補冬的習俗。人在這個進補的最佳時期,進行食補,為抵禦冬天的嚴寒補充元氣。

中國因地域遼闊,南北方立冬氣候完全不同,因此有北方熱補、南方溫補之說。但今年多個地區氣候反常,氣象台預報,重慶、江蘇立冬日會降溫、降雨,有的地區甚至會降雪;而廣東、香港則會出現28度高溫。

胡醫師提醒,節氣不應節,容易滋生病患,此時市民如還按照立冬時節進補,可能適得其反,因此氣溫過高,最好涼補,而溫度過低則要熱補。

他說,近幾年香港立冬日都出現反常的熱,因此市民應根據當天的氣候進行調整,如果當日天氣炎熱,注意不要穿得太多,另外切不可熱補。而大陸那些氣溫驟降的地區,則應注意保暖,且適當進行溫熱補。

四季對五行 冬是水 水應腎

胡乃文醫師表示,春夏秋冬的四季,分別對應五行(木火土金水)的木火金水,春是木,夏是火,秋是金,冬是水,而土是分配在四季裡的,任何時候都可以補脾胃。

「人虛才要補,不虛吃東西讓身體溫熱就好。」他表示,冬季屬於寒水的季節,水應腎,補冬要補水,補的就是腎。「但真的補腎,中醫看法分為補腎水和補腎火,水虛的人要補腎水,火虛的人要補腎火。補水的有六味地黃丸,補火的則為桂附八味丸或稱八味地黃丸(六味地黃丸加肉桂、附子),由中醫把脈看病人需要補水或火。」

胡醫師提供了立冬時可以食用的溫熱食物: 羊肉湯放人蔘、黃耆,可以補氣、補形;當歸生薑羊肉湯,既溫熱又補血、補形。他說,蘿蔔是應季食物,此時多吃蘿蔔有益身體,有句客家諺語說:「吃蘿蔔、喝熱茶,氣的醫師滿地爬」,這說明蘿蔔的效用,不過藥房老闆都不願意說出來。

立冬傳統習俗

早在《呂氏春秋十二月紀》中就確立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這八個節氣。這是二十四節氣中最重要的八個節氣,它清晰準確地標誌了四季轉換的過程。

中國人講究因時做事,就是說在特定的時間做特定的事情,久而久之,就演變成了習俗。一年有二十四個節氣,每個節氣代表的氣候都不相同,適合做的事情也不相同。

古代帝王立冬迎冬

立冬與立春、立夏、立秋合稱四立,在古代社會中是個重要的節日。古時此日,皇帝有出北郊迎冬之禮,《禮記》說:「立冬盛德在水,天子親帥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冬於北郊。」《後漢書》禮儀志也說:「立冬之日,京都百官皆衣皁,迎氣於黑郊,禮畢皆衣絳。」也就是說,冬為水德,方位屬北,顏色屬黑,古時候皇帝在立冬這天,要率領文武百官,穿黑色衣服佩玄玉到京城北郊來迎冬。

立冬之日民間也會儲存糧食蔬菜。《東京夢華錄》中就詳細描述當時人們在立冬時忙著醃菜的情景說:「是月(十月)立冬,前五日,西御園進冬菜。京師地寒,冬月無蔬菜,上至宮禁,下及民間,一時收藏,以充一冬食用,於是車載馬馳,充塞道路。」

祭祖祭天 感謝上天賜豐年

立冬這天,人們還要舉行祭祖祭天的活動。即便再忙的農人也要在家休息一天,殺雞宰羊,準備時令佳品,一方面祭祀祖先,以盡為人子孫的義務和責任;一方面祭祀蒼天,感謝上天恩賜的豐年,並祈求上天賜給來歲風調雨順;而祭祀儀式後的酒食也可讓辛苦一年的農人,好好犒賞一下自己。

吃餃子的民間傳說

餃子的原名叫「嬌耳」,據傳說是醫聖張仲景首先發明的。他的「祛寒嬌耳湯」的故事至今還在民間流傳著。「立冬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立冬意味著冬天的到來,天涼了,耳朵暴露在外邊很容易就被凍傷了,因此,吃點長得像耳朵的餃子,補補耳朵,這可是家裏人對親人最貼心的關懷了。

為甚麼立冬吃餃子?因為餃子是來源於「交子之時」的說法。大年三十是舊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節之交,故「交子之時」的餃子不能不吃。

立冬要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保證充足的睡眠,有利於陽氣潛藏,陰精蓄積。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11-17 20:27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