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5-1-16
- 最後登錄
- 2024-11-2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7860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8081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pm8點半到凌晨吃東西 容易生成壞膽固醇
血脂異常,小心可能與進食時間有關係!
昨日在公衛聯合年會上發表的一份國內最新研究指出,一日總熱量固定下,將夜間凌晨時段攝取的熱量,移到早晨或中午時段食用,竟然能降低總膽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等壞膽固醇。
參與研究的陽明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助理教授陳信任表示,該研究以衛福部國民健康署2005年至2008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的調查樣本為準,排除一日攝取熱量過低或過高的極端族群,以及曾被診斷出糖尿病、心臟疾病與中風者後,挑出1283位健康成年人,再按24小時飲食回顧的面訪與體檢資料,探討不同進食時段與血脂代謝健康指標的相關性。
陳信任指出,在樣本數中,超過3、400位民眾於夜間8點半至隔天凌晨4點59分仍有進食,並發現此時段攝取熱量多寡與低密度脂蛋白有正相關,經取代模式分析呈現,一日總熱量固定下,若夜間凌晨時段少吃100大卡,移至早晨或中午時段吃,分別顯著減少低密度脂蛋白達1.46mg/dL與1.27mg/dL,總膽固醇也有類似結果;推測主要機轉可能是膽固醇代謝有一定的生理時鐘,若在夜晚膽固醇合成尖峰期間吃東西,恐產生更多膽固醇。
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主任許惠玉說,夜間凌晨飲食後,不再有活動消耗熱量,會刺激胰島素分泌、囤積熱量,導致血脂容易上升,強調100大卡約攝取11公克脂肪,可能一塊雞排就達標,提醒睡前3、4小時就不宜再進食。
林口長庚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蔡松昇則認為,夜間凌晨進食會引發肥胖,可能造成三酸甘油酯上升,以及好的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HDL)下降,進而血脂異常,但高血脂沒有明顯症狀,卻與心肌梗塞、中風等心血管疾病高度相關,堪稱隱形殺手,不可輕忽!
蔡松昇說,目前血脂代謝指標的標準值應該是總膽固醇小於200mg/dL、三酸甘油酯小於150mg/dL、低密度脂蛋白小於100 mg/dL,好的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則是男性大於40mg/dL、女性大於50mg/dL。
(自由時報健康醫療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