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5-5-13
- 最後登錄
- 2024-11-2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7790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50983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重建穆斯林的自豪感
土耳其作家、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奧爾罕•帕慕克(Orhan Pamuk)在其暢銷書《純真博物館》中極具表現力地提到了博物館對我們社會的重要意義,他說:“我創辦的這個博物館不只是為了教化我的土耳其同胞,也想要讓全世界所有人都明白一個道理:我們要為自己所處的生活而感到自豪。我曾環遊世界,我曾親眼目睹一個事實:西方世界總是很自豪,而其他地區卻總是會感到很自卑。但是,如果我們把那些讓我們感覺‘自卑’的東西搬進博物館進行展示,我們馬上也會自豪無比。”
博物館之所以強大,是因為它能夠讓那些無法引起西方文明重視的成就重見天日。近日,華盛頓特區有兩個博物館就舉辦了類似展覽會,展示了伊斯蘭文明的深遠影響。
美國國家地理學會(National Geographic Society)也舉辦了一次類似展覽會,旨在向世人揭示一個事實:歐洲中世紀黑暗時代並非如歷史書所記載的那般黑暗。此次展覽會舉辦於今年二月中旬,其主題為“1001項發明:穆斯林社會的黃金時代”,展覽會集中展示了羅馬帝國後期至文藝復興時期各種發明創新百花齊放的繁榮景象,包括醫學、數學、製圖學、科學、天文學、農業學、建築學等等。
可是,為何我們的歷史書籍卻絲毫沒有提到過這些發明與貢獻呢?我們又怎能選擇性地忽略這些貢獻呢?
一個主要原因,就是記載這些重大人類歷史故事的語言是一門所謂的外語——阿拉伯語。
9月14日,上述展覽會同名書籍主編薩利姆•哈薩尼(Salim T.S. Al-Hassani)在美國國家地理學會發表講話稱:“一千多年的遺忘症依舊在延續,如今,我們要將所有記憶都整理出來。從歷史長河中找出行為模範能夠幫助我們影響並激勵我們的青年一代。”
伊斯蘭之光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