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6-3-2
- 最後登錄
- 2023-3-23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0154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6342
- 相冊
- 0
- 日誌
- 50
   
狀態︰
離線
|
最新的化石研究,兩隻動物的身體結合在一起,孕育新生命的性行為,最早開始於3.85億年前。
科學家發現 一種已經滅絕的泥盆紀時期的裝甲魚Microbrachius dicki(胴甲魚目盾皮魚),最先進化出通過交尾進行配對的方式。盾皮魚擁有的生殖結構能夠使它通過體內受精(雄性將精子輸入到雌性體內)繁衍後代。顯示我們的原始祖先與這些原始魚類有着根深蒂固的歷史淵源。
弗林德斯大學的約翰-朗教授在愛沙尼亞塔林的一批收藏品里尋找盾皮魚化石時,發現一根單獨的骨骼,它與一個管狀結構相連。魚類通過利用盆骨抱握器(例如在雄性鯊魚身體上看到的結構)把精子輸入到雌性體內,完成體內受精。他說:「以前我們曾在更高級的魚類身上看到這種結構,但這是在這種已經滅絕的裝甲魚類身上發現的一種遠古生殖器官,此時所有有顎脊椎動物才剛剛浮現。它們擁有這種名叫有骨抱握器(bony claspers)的性器官,有骨抱握器並不是腹鰭的組成部分,因為它們在活生生的鯊魚和鰩身上,更像是第三對鰭狀肢。」
除了在M. dicki化石上發現有骨抱握器以外,朗及其同事還在雌性身上發現一對皮質骨板,他們認為,這一結構使配對變得更容易。該化石暗示,這些體長只有6厘米的小魚的抱握器表明,世界上最初的性姿勢是一種手挽手的并行的廣場舞方式。朗說:「我們本以為體內受精是在現代魚類誕生前後出現的,而不是我們發現的它們出現在較早時期。在顎和後肢進化過程中,我們的複雜的外生殖器也在不斷進化。這一發現暗示了一些在生物學上被認為十分重要的東西,魚類從體內受精又回到了體外產卵。盾皮魚在開始向現代多骨魚進化的過程中失去了抱握器,這個階段它們再次恢復到在水裡受精。」
朗說:「在某魚類在遷移到新的棲息地時,例如從海里進入淡水環境,產卵可能具有一定優勢,在某些情況下體內受精更有效,而在另外一些情況下,體外產卵會更好。」盾皮魚是地球上在泥盆紀時期最成功的一種魚類。它們遍布世界各地,代表着第一種偉大的有鄂動物的水平分散。因此它們是非常成功的一種小動物,它們轉變成體內受精,把它作為比體外受精更有效的一種孕育方式。
現代有顎魚類的繁殖方式有兩種,一是體內受精,另一種是產卵(雌性將未受精的卵排到距離由一個或者是多個雄性排出的精子不遠的水裡)。科學家曾認為,體內受精可能是從體外產卵進化而來的,但是相反的說法並不成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