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445|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宗教史] 三教起源—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 [複製連結]

SOGO版主

USS Enterprise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版主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軍武十字勳章 藝術之星 SOGO搞笑之星勳章 懷舊風車之星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影音達人勳章 自然美景區主題分享達人勳章 環瀛達人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旅遊玩家勳章 暢飲達人勳章 西方宗教達人勳章 方寸之美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6-11-26 22:28:03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一、三教共同教祖-亞伯拉罕與其一神崇拜教的誕生
歷史上有這樣一個人,他雖已離開人世間四千多年了,卻從未消失;他的存在超越宗教、種族,曾經或是正在爭鬥不止的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均將他尊為教祖,而這三個宗教擁有達三十億的信徒;他在猶太教與基督教經典中先叫亞伯蘭,後遵神旨改為亞伯拉罕,而在伊斯蘭教的《古蘭經》中他叫易卜拉欣;他與他的長子在麥加修建的一間小屋成了全世界伊斯蘭教徒頂禮膜拜的克爾白神廟,他在耶路撒冷的遺跡是中東心靈地震的震心,為衝突雙方所竭力爭奪;我們在談到三教起源時不得不提到這個人,他---就是古希伯人亞伯拉罕。

亞伯拉罕據說出生於公元前兩千年的烏爾城,烏爾城位於現在伊拉克境內幼發拉底河的南岸,始建於公元前五千年。 當時烏爾城是美索不達米亞的大都會,是幼發拉底河畔的港口城市,當時非常靠近波斯灣,但經過幾千年來幼發拉底河與底格里斯河的沖積,海岸線向前推進了150公里,再加上連年動亂與過度開發城市逐漸衰敗,遺址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才被發掘。 亞伯拉罕在此渡過了他的童年與少年時期,從他擁有相當文化而當時烏爾城居民很少識字的情況來看,他是在祭司或官員家裡接受的教育,但最重要的一點是他曾受過蘇美爾人文化的熏陶,《吉加美士史詩》中有關大洪水、伊甸園、偷吃不死草的蛇的記載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些印像他傳給了他的後人,並最終反映在《聖經》裡,史詩裡的神仙老祖應是諾亞的最初原型。 烏爾城當時流行多神崇拜,每個人都有他自己的私人神祗,亞伯拉罕很可能曾信奉過當時烏爾城的主神---月神。

亞伯拉罕成年後與撒萊成婚,這對夫婦可算是西方歷史上最著名的夫婦之一了,據的記載他們都活過了120歲,這在當時是幾乎不可能的,唯一可能的解釋是亞伯拉罕與撒萊是那段時期所有希伯來人部落領袖與領袖夫人的統稱,也就是說,他們不是兩個人,而是不同的幾代希伯來人部落領袖夫婦。 他們婚後一段時間亞伯拉罕的父親他拉帶著家人遠離烏爾城開始了新的游牧生活,隨行的有亞伯拉罕夫婦、亞伯拉罕兄弟哈蘭的兒子羅得等人。 《聖經》裡並沒有說明為什麼他們要離開故鄉,但猶太人的一個故事說是當地的國王在觀測星象時預測到有人將起來反抗他尊崇的宗教信仰,於是就開始迫害他認為可疑的人,導致亞伯拉罕一行人離開了烏爾城。 他們的第一個目的地是在兩河源頭的哈蘭。 哈蘭位於兩河起源的亞述地區,即現在土耳其南部的拜得赫河畔,離敘利亞邊境不遠。 當時那裡是草原地帶,十分適於身為游牧部落塞姆人一支的亞伯拉罕家族,亞伯拉罕大概就是在哈蘭接過了家族管理權的,也可以說是當上了希伯萊人部落的領袖。

雖說《舊約·創世紀》第11章第31節記載希伯來人原居於烏爾城,後來遷至哈蘭,可關於亞伯拉罕的出生地也就是希伯來人的起源地還有不同的說法。 美國聖經考古學者埃溫斯·賴特考證說希臘文《七十士本》中根本沒有提到烏爾之名稱,因此有些學者認為《通俗拉丁本》舊約中之烏爾並非文字上的錯誤,而是後加的,故初步可以認定希伯來人的祖居地為哈蘭,《舊約·申命記》第26章第5節就說明了其祖居地為哈蘭。 另外在哈蘭附近還有一個叫山力烏爾法的小城,這里以前就稱為烏爾法,有一部分人認為這才是亞伯拉罕的出生地。 山力烏爾法充滿了有關亞伯拉罕的傳說,有的說他出生在城南一個岩石下的山洞,他出生一天就有一個月大,過完第一個生日就有12歲大了。 當他因一神教信仰被國王施以火刑的時候,出現了一個巨大的水池將火浸熄,燃燒的木頭變成大魚救了亞伯拉罕,現在那個洞口有兩個水池象徵這個奇蹟,池裡的鯉魚是不能吃的,否則會眼瞎,這也是伊斯蘭教徒尊崇魚類的原因之一。 現在當地每年都要舉行亞伯拉罕慶典,大大地推動了旅遊業的發展。

不管亞伯拉罕出生在什麼地方,希伯來人曾生活在哈蘭並從這裡遷到其他地方和他曾受到蘇美爾人文化的薰陶是確定不移的,亞伯拉罕也正是在這裡接到神諭,提出了一神教的信仰,也正是在這里亞伯拉罕部落得以發展,為以後組成希伯來民族打下了基礎。

一神教的提出是當時私有製日益發展、部落領袖權力越來越集中的現實在宗教上的反映,當時作為基姆人一支的亞伯拉罕部落信仰許多神祗,耶和華只是其中的沙漠之神與戰神,因希伯來人在長期的游牧生活中見得最多、給他們印象最深、同時威協也最大的是沙漠,再加上在游牧生活中不斷地與其他部落髮生戰爭,所以主管這兩方面的神靈就成為他們的主神。 當時的權力主要是集中在祭司手中,哪個祭司所供奉的神影響大,這祭司權力也就大。 所以亞伯拉罕為了在部落中保持強大而集中的世俗權力就只有先在宗教方面集中神權、統一信仰,於是一神教信仰就被提出來了,亞伯拉罕由此成為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的精神始祖。

二、亞伯拉罕家族新的游牧生活

為了避開戰亂、謀求部落更大的發展,亞伯拉罕稱奉了天神聖諭要遷到迦南去,於是這個部落的部分人又追隨亞伯拉罕開始了新的游牧生活,這一年亞伯拉罕75歲,隨行的有他的妻子撒萊和侄兒羅得。 他們從哈蘭出發經敘利亞,過大馬士革最終到達了迦南。 《聖經》中記述的迦南約北起敘利來、南達埃及,是一塊流淌著奶和蜜的好地方。 這大概一是因迦南在當時確實十分肥沃,二是亞伯拉罕為了吸引更多的部民跟他游牧而製造的美好前景。 迦南這地方現在正是近幾十年中東戰爭的中心,巴勒斯坦、以色列、黎巴嫩、約旦都位於這一地區,那裡現在怎樣大家可以從電視上了解,這裡就不多說了。 伽南人實際上就是腓尼基人,迦南是於公元前三千年左右沿地中海東岸北部興起的一個由諸商業城市組成的奴隸制國家,迦南是它的古老名稱,後迦南一個牧人的狗在海灘上咬到一個貝殼,嘴被染上了紅色,這種貝殼被發現後迦南人就用它來染布,成為這個商業民族的拳頭產品。 在公元前九世紀時希臘人將出產這種絢麗的紫紅色的迦南稱為腓尼基,意為“紫紅色之國”。 後來腓尼基人又在北非建立了迦太基,迦太基的意思就是新都,迦太基後曾與羅馬人長期作戰,出了漢尼拔這樣傑出的軍事統帥。 當時腓尼基是地中海邊最為富饒的國家,對於基姆人一支的亞伯拉罕游牧部落來說確實是一塊流著奶與蜜的土地。 他們到了迦南後就開始不斷地侵擾那裡的農業部落和城市,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迦南人把他們稱為希伯來人,意為“從河那邊來的人”。 現在以色列人與阿拉伯人總在爭論誰是那塊土地的最初主人,實際上兩邊都不能算是那裡最初的主人,就連迦南人也不是。 那裡最早的居民是胡里特人,公元前三千年操塞姆語的迦南人進入那裡,很快就與胡里特人融合,共同建立了迦南。 而阿拉伯人更是走海路從歐洲遷來的外來民族,時間更晚,所以爭論誰是那裡最早的主人真是沒什麼意思,後去英倫三島的諾曼人與先到的撒克遜人最後不也融合了嗎? 大家可以去看一下司各特的《撒克遜英雄傳》。 如要按先來後到次序的話,在他們之前還有更早的凱爾特人,英倫三島應是凱爾特人後裔愛爾蘭人的,撒克遜人與諾曼人願意嗎?

亞伯拉罕在迦南最先呆的地方是示劍,即現在的納布勒斯,示劍建立於公元前2000年初。 後來他又到了伯特利(現在的貝廷)東邊的山上定居下來,在那里為耶和華修建了一座祭壇,此前他還在示劍建立了同樣用途的一座。 這時耶和華已正式成為他所推崇的唯一神祗,但在他的部落裡仍然存在多神信仰,這可能是部落領袖權力集中過程中現實鬥爭在宗教上的反映。 當時伽南奉行多神信仰,崇拜偶像,以活人獻祭,再加上其強大的實力,對剛產生一神信仰的希伯來民族來說是一個威脅,所以希伯來人又向南前進到了現在以色列南部的沙漠地區。 這裡現在是以色列的武器試驗區,因滴水灌溉的推廣當地還是以色列重要的農業區,不過在亞伯拉罕時代那裡可是一片乾旱的沙石地,亞伯拉罕在那裡遇到了旱災,只好又向南前進,最後他們來到了埃及,吸引他們的是尼羅河與富饒的三角州。 在到埃及之前,亞伯拉罕對他的妻子撒萊說:“我知道你是容貌秀美的女子,埃及人必會搶走你,如他們知道我是你丈夫就一定會殺了我再搶走你,所以請你說是我的妹子,使我因你得平安,我也因你得存活。”這時的亞伯拉罕已沒了在伽南時開拓新的生存空間時的豪氣,這可能是因為他的部落在沙漠時遇到的飢荒使其元氣大傷,面對強大的埃及已無力進行游牧部落式的侵擾,這次是去投靠以使部落休養生息的,不得不低頭。 這大概是猶太人歷史上所受的第一次屈辱吧。 果然,法老搶去了亞伯拉罕的撒萊,這充分說明撒萊不是一個人的名字,而是眾多希伯來部落領袖夫人的統稱,否則以亞伯拉罕的年齡推算,她起碼也60多歲了,就算是還健在也不會美到哪去。 這件事也有可能是亞伯拉罕為了全部落人的利益犧牲了自己妻子,總之這次他付出了很大的代價。 於是希伯來人就在埃及定居下來,在埃及期間亞伯拉罕靠一神信仰增強部落的凝聚力,保證了希伯來人不被埃及人同化。 經過休養,部落實力得以恢復,同時這次遷移與在埃及的見聞已使亞伯拉罕意識到要在天災面前生存下來就必須要有屬於自己的一塊土地,這就是希伯來人由游牧部落轉為農耕部落的開始。 當希伯來人的實力得以恢復後,亞伯拉罕就不滿足於妻子被佔的事實了。 他在青年時代就在官員或祭司家學習過,又長期負責部落的祭祀,對於借助神諭處理世俗的事是十分清楚。 他派人使了手腳讓法老吃苦頭,再加上當時也確實有一些天災降在法老家族,於是這使法老認為是他搶了撒萊得到的報應,就把亞伯拉罕叫去,說:“你這向我作的是什麼事呢?為什麼說她是你的妹子,以致於我將她取來作我的妻子?現在你的妻子在這裡,可以帶她走了。”這話說得好像全是亞伯拉罕不對一樣,真有水平。 亞伯拉罕這時趁機提出要離開埃及回伽南,法老這時對希伯來人本就十分頭痛,他認為對希伯來人是同化又同化不了,想消滅吧他們又有神靈的保護,眼看他們的力量在一天天壯大,他真擔心有一天希伯來人會為埃及帶來動亂。 亞伯拉罕這時提出走正是他求之不得的。 於是亞伯拉罕就帶著部落積蓄的與法老賞賜的大量珍寶與牲畜離開了埃及,這是希伯來人第一次到埃及,來去都算是容易,以後可就不是這樣了。

當他們一行人浩浩蕩盪地回到迦南後,亞伯拉罕成功地解決了一宗土地糾紛。 糾紛雙方一方是他的侄兒羅得的牧人,一方是他的牧人。 他解決糾紛的方法是讓羅得自己先選擇,最後羅得選了肥沃的約旦谷地,而亞伯拉罕則選了伽南,這也就是神諭中上帝一再提到要給他的應許之地。 一場可能引起部落分裂的土地糾紛就這樣被他化為無形了,他在處理這件事中所表現出來的大公無私與長者風范成為西亞地區游牧部落心目中的楷模。 為了表達對上帝的感恩,亞伯拉罕在希伯倫建立了一個祭壇。 亞伯拉罕在希伯倫的時候成為了一個活躍的軍事指揮員,這大概與希伯倫人在當地開始擴張有關,畢竟在埃及他們的實力有了很大的增長。 這時傳來一個消息,他所鍾愛的侄兒羅得被四個部落首領活捉。 他立刻率領318個戰士去打敗這四個部落救出了羅得,此舉再次為他贏得了廣泛的聲譽,使其在全希伯來部落擁有了至高無上的權力。 這時他覺得可以加強一神信仰宣傳的力度了,在凱旋的路上他來到撒冷,這個地方很可能就是耶路撒冷的前身,開始了與上帝的對話,實際上就是藉上帝之口宣布自己的主張,他宣傳上帝答應他賜與他眾多的子裔,將如同天上星子一般數不過來,這樣的許諾在以生育力為信仰中心的伽南十分有吸引力。

三、亞伯拉罕與撒拉的家庭生活

為了取得自己的子裔,亞伯拉罕在妻子撒萊的勸說下與從埃及起就跟隨他的埃及奴隸夏甲生育了一個兒子---以實瑪列,他的出生預示了公元7世紀在阿拉伯出現的伊斯蘭教找到了自己的先知代言人,因為他具有埃及血統,這對於阿拉伯人來說是十分重要的,他在《古蘭經》中叫易司馬儀,經中說他是先知的長子與新一代的先知,在主面前十分受寵愛。 不過在夏甲懷上以實瑪列後卻因撒拉的妒忌而受到了虐待,亞伯拉罕大概是因為覺得撒萊在埃及時為部落作出了巨大犧牲心中一直有愧于她,所以對此沒有乾涉。 夏甲對於主人只是將自己作為生殖工具的作法感到十分委屈,就出走打算回到埃及。 在路上據說天使攔住了她,命她回到主人身邊,並告訴她她將生一兒子,可取名為以實瑪利,意為神聽見了。 當以實瑪列出生時亞伯拉罕已86歲了。 當以實瑪列13歲,亞伯拉罕99歲時,神告訴亞伯拉罕要選他作多國的父,還把他的名字從亞伯蘭改為亞伯拉罕,象徵這個新而崇高的地位意義重大。 他的妻子撒萊也被神改名為撒拉,並賜她一個兒子。 當時亞伯拉罕俯在地上笑了,他認為已九十歲的撒拉怎麼可能生兒子。 這其實是亞伯拉罕在部落實力得到增長後雄心萬丈想征服其他國家而藉助神諭表達出來。 後來亞伯拉罕在十分偶然的情況下遇見了三位天使,他熱情地招待了他們,神再次給他們夫婦以賜他們一個兒子的神諭。 不久撒拉就真的為亞伯拉罕生下了一個兒子,被命名為以撒,意為喜笑者,我們可以想像他的降生給亞伯拉罕與撒拉帶來多大的喜悅。

沒過幾年,撒拉為了保證自己的兒子擁有完全的繼承權就向亞伯拉罕提出放逐夏甲母子的要求,亞伯拉罕再次同意。 夏甲與以實瑪列就到了沙漠地區生活,據說神下旨意明確以撒的第一繼承人地位,但同時提出要讓以實瑪列獨成一國並受神的保護,這可能是亞伯拉罕迫於撒拉的壓力而作出的折中處理辦法。 以後亞伯拉罕借神旨要照顧以實瑪列的為名多次去看望他們母子,克爾白神廟應就是這時修建的。 另外據說在亞伯拉罕得子這段時間,據說上帝為了考驗亞伯拉罕的誠心就命他殺死自己的一個兒子來祭祀上帝,地點在耶路撒冷的聖殿山。 殺的是哪個兒子卻存在不同的說法,據《聖經》說是上帝選中了以撒,在亞伯拉罕要動刀時天使阻止了他,說是已知道他的誠心;《古蘭經》中則說是以實瑪列,神答應亞伯拉罕以後再賜他一個兒子,也就是以撒。 這個故事說明了三個宗教在爭論本身的正統性,因猶太教與基督教是通過以撒這一支與亞伯拉罕聯繫上的,而伊斯蘭教則因以實瑪列的埃及血統與長期生活在麥加而把他作為與亞伯拉罕取得聯繫的先知,而能被上帝選中作為供奉上帝的祭品在當時被人認為是因上帝對其有超乎尋常的喜愛。

撒拉於127歲時在希伯倫附近去世。 亞伯拉罕後又再娶基土拉為妻,她為亞伯拉罕生了六個兒女。 亞伯拉罕於175歲時去世,以實瑪利與以撒把他葬在麥比拉洞內撒拉的身旁。 亞伯拉罕的故事因缺乏可信的史料多是根據《聖經。 舊經全書》、各地的傳說與科學家的考證得出的。

亞伯拉罕和他對一神教的信心成為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三大宗教信徒的楷模。 他最大的貢獻是提出了一神教理論,統一了人們的信仰,為世俗權力的統一集中作下基礎,這對統一信仰,結束部落紛爭建立統一國家、發展生產力是有好處的,屬於歷史的進步。

四、猶太教的誕生

猶太教之於猶太民族就如同印度教之於印度民族,猶太教是猶太人幾千年來增加民族凝聚力、共同抵禦外敵的思想武器,正是猶太教思想使其雖失去國土一千多年卻沒有失去民族的獨立性。 要說到猶太教的建立就必須緊接上文繼續敘述希伯來人的歷史。 據《聖經》記載,以撒的兒子雅各與天使摔跤時勝了天使,上帝就將他的名字改為以色列,由此看來改名可能是希伯來部落傳遞首領權力的一種形式,類似於國王的封號。 以色列子女眾多,可他最龐愛約瑟,因此約瑟受到兄長們的嫉恨,被他們賣到了埃及。 約瑟因能力出眾而在埃及得到法老的重用,當伽南遇到飢荒時以色列派兒子們到埃及買糧,約瑟在證明兄長們已改過自新後就原諒了他們,並將父親全家都接來了。 以色列有十二個兒子,他們就是以色列人的十二個支派的列祖。 當法老去世後,埃及新任法老反臉無情,將這些希伯來人全降為奴隸,並執行種族滅絕政策。 有一家希伯來人生了一個兒子不願按法老的命令殺死他,就把他裝在箱子裡放在河中,這小孩被法老的女兒救起,給他取名摩西,意為我把你從水中拉出來。 摩西長大後因救助一個希伯來人而打死了一個埃及人,為躲避法老的追殺他逃到了米甸,期間他與牧羊女結了婚。 後來他在何烈山受神諭打算帶希伯來人回迦南,經過十分艱苦的歷程他們最終回到了迦南,這其中的故事相信看過《出埃及記》的人都知道。 這期間最重要的事是摩西為了約束眾人,加強部落領袖的權力,在出埃及滿三個月那天,摩西在西乃山上與耶和華對話,領受了《十戒》,這可說是希伯來人的第一部法典,是希伯來人社會走向成熟的標誌。 摩西是以色列人歷史上一位十分傑出的律法制定者與維護者。

公元前1200年時由於反抗腓力支人的入侵希伯來人各部落紛紛聯合了起來從而加速了國家的形成,到掃羅時期(公元前1040年-1012年)形成了統一的以色列-猶太國家。 公元前1012年-932年,在兩個著名國王大衛和所羅門的統治下,國家空前地統一、強大,這一百餘年是以色列人的黃金時間。 雖說他們的祖先亞伯拉罕大力提倡一神信仰,便到了這時以色列人仍就是多神信仰,他們在信仰耶和華的同時還信仰迦南的神祗,這被後來的考古發掘所證實。 所羅門去世後國家分裂為南北兩個國家,北為以色列王國,南為猶太王國,兩個國家連年爭戰不休。 公元前8世紀亞述強大後先後滅了兩國。 公元前7世紀新巴比倫王國興起後,與埃及爭奪迦南地區,於公元前586年攻陷耶路撒冷,大批猶太人被俘往巴比倫,在巴比倫生活半個世紀,史稱巴比倫之囚。 在此期間,他們思念故國熱切盼望重返家園,恢復故土。 在宗教上出現了彌賽亞的觀念,堅信會有救世主降臨來振救他們,由此產生了一神論的猶太教教義的萌芽,這說明猶太教是猶太民族在苦難深重時自我安慰與增強民族凝聚力、反抗壓迫的精神武器。 公元前539年波斯帝國消滅新巴比倫王國,為了建立一個進攻埃及的橋頭堡,於公元前537年充許猶太人返回迦南地區。 首批回國的多為猶太教祭師和窮人,他們真心相信這是唯一真神耶和華使之得到振救,所以更加堅定了對耶和華的信仰。 他們回到耶路撒冷後,著手修建聖殿、城牆,編訂宗教經典,制定教規和禮儀,猶太教正式成立。

猶太教的經典為《聖經》,基督教稱為《舊約全書》。 這是一部由猶太教祭司編著的希伯來人的歷史、宗教、傳說、神話、法律、詩文的彙編。 猶太教的教義主要為以下三點:崇拜宇宙間全能全知、創造世界萬物的上帝耶和華;堅信以色列人是上帝的選民,即上帝將他們選出作為子民;崇信彌賽亞將降臨。 其他教規有禁止偶像崇拜、不吃豬肉、行割禮等,這些教規對伊斯蘭教產生了重大影響,其實不吃豬肉只是因為希伯來人為游牧部落並不養豬,且猶太人在這一點上似乎正在改變,基辛格訪華時就稱讚烤乳豬好吃。

五、基督教的誕生

原始基督教是猶太教眾多支派中的一派,是猶太人民反抗羅馬統治的群眾運動的產物,被稱為拿撒勒派。 拿撒勒意為持守某些教義教規的人,其先行者是施洗者約翰。 全耶路撒冷的人都到約旦河接受約翰的洗禮,承認自己有罪,約翰穿駱駝毛的衣服,腰束皮帶,吃的是蝗蟲與野蜜。 公元元年的一天,以色列人約瑟與懷孕的妻子瑪麗亞來到伯利恆城,瑪麗亞在一個馬棚裡生下了一個男孩,約瑟按天神的囑託取名為耶穌,由此看來耶穌真是一個苦出身。 青少年時期的耶穌隱居於一個叫加利利的地方修行,耶穌先在約旦河受了約翰的洗禮, 30歲時才出外傳教,講天國的道理,傳神國福音。 約翰後因有反抗羅馬之嫌而被當局處死。 耶穌便接任教主並自稱彌賽亞,在社會下層宣傳其教義和政治主張,反對羅馬和猶太上層的統治,其追隨者多為下層人民,其12門徒中的彼得、安德烈、雅各、約翰都是漁民,西門原屬猶太教中的激進黨奮銳黨。 據說耶穌在這一期間有許多神蹟,這裡就不多說了,有興趣可以看看《新約全書》。 耶穌的傳教行動取得了巨大成功,這遭到猶太教祭司長和官吏的嫉恨,他們串通起來收買了耶穌的一個徒弟猶大。 他們在逾越節前拘捕了耶穌,羅馬駐猶太總督比拉多判處他死刑,在他被釘死時三呼”以列亞” (意為我的神)後就死了。 據記載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後第三天復活,顯現在眾門徒前,第40天他的肉身升入天堂,他此時的肉身與死前肉身迥然不同,是一種神靈的活現,基督的顯聖。 耶穌去世後,他的弟子繼續傳教。 因當時的猶太教當權派撒都派不承認耶穌為救世主,就將該教逐出了聖殿,門徒們便分散在各地宣傳教義,逐漸在巴勒斯坦、小亞細亞一帶發展為一個獨立的教派,即原始基督教。 原始基督教初期的教義有以下三點:一神與選民,一神仍是耶和華,但選民的範圍擴大了,不僅僅指亞伯拉罕的後代,而是指一切民族,擴大了其信徒的範圍,比猶太教的關門主義要高明許多,這是他在以後幾百年能擊敗西方其民族宗教的主要原因之一;信仰基督降臨與因信得救,宣揚只要信徒信仰基督降臨就能得到拯救與上帝的賜福,這一思想在宗教史上是一項重大的改革,它打破了原始宗教需要大量的繁多獻祭才能贖罪祈福的傳統,為窮人的宗教解脫創造了有利條件,對下層人民具有吸引力;改革儀禮,廢除了猶太教各種儀式,只有洗禮與聖餐的儀式。

《新約全書》是基督教自身的經典,據基督徒宣稱,猶太人的《聖經》是上帝與猶太人訂立的約法,由於他們不恒心守約已過時陳舊了,現在上帝與基督徒重新訂立了約法,並由耶穌作中保,內容是“我要作他們的上帝,他們要作我的子民“,基督徒遵崇耶和華的啟示與約法,上帝保護基督徒,故稱《新約全書》。 原始基督教後來在以保羅為代表的基督徒的改進下逐漸成為西方第一大宗教。 如耶穌在歷史上是真有其人的話,他可算是一個出身貧苦的勞動人民,為了反抗外族的統治、爭取民族的獨立並為廣大人民謀取更好的生活而終生奮鬥直至獻出自己的生命,他是一個仁慈、博學、具有獻身精神的古代革命家,他可能並不是如宗教畫上那樣英俊,但卻一定具有很強的親和力,氣由心生,擁有如此優秀內心的人外貌是不會平凡的。

六、伊斯蘭教的誕生

伊斯蘭教的創始人是穆罕默德( 570-632年)出生於麥加古來什族哈申家族的一個沒落貴族家庭。 他誕生時父親阿不都拉已死。 按阿拉伯人的習俗,母親把他託付給一個貝都因婦女撫養。 他6歲時喪母, 8歲祖父去世。 他後由叔叔養大。 他兒時失學,不會讀寫,曾為人牧羊, 12歲時隨叔父到敘利亞經商,這段時間是他成長的黃金時期,他不但學習了知識,還接觸了基督教與猶太教的教義,並對當時的阿拉伯半島的社會情況有了初步了解,兒時與青年時期的生活使出身貴族的他擁有極強的與下層人民溝通的能力。 25歲時他與麥加城一個富孀赫底徹結婚,他們的生活十分美滿,婚姻帶來的財富為他未來的事業作了物質準備。 赫底徹的堂兄是個基督教學者,他豐富的宗教知識給予穆罕默德很大的啟發。

阿拉伯”萊麥丹月”末的一個夜晚,他正在麥加附近的希拉山洞潛修默想。 據說安拉派天使哲布利勒給他傳來了啟示。 於是他開始了傳教歷程。 他的傳教歷程分為兩階段,先是麥加時期( 610-622年),他在麥加秘密傳教三年,主要的信徒為他的親戚與朋友,還有受迫害的沒落貴族與廣大的下層人民。 初期傳揚的教義主要是一神崇拜、未日審判、天堂地獄等,總之在很多方面與基督教教義相似。 隨著他的信徒日益增多,影響越來越大,他開始公開攻擊當權的古來什貴族。 古來什貴族對他與他的信徒進行了各種迫害。 穆罕默德只好輾轉各地繼續進行傳教工作。 公元622年7月16日,由於貴族的迫害,他不得不逃到了麥地那,開始了通過政權與武裝力量來傳教與護教,他傳教的第二個階段開始了。 他與信徒們在麥地那建立了清真寺並修訂製度,他還建立了穆斯林公社“烏馬”,以伊斯蘭教的共同信仰代替血統關係作為社會關係的基礎,宣布穆斯林都是兄弟。 頒佈各族人民共同遵守的新憲章,對其他民族加以團結,提倡各民族平等,以團結更多的力量反抗古來什貴族的反擊。 但猶太人支持古來什貴族反對他。 穆罕默德所從事的實際上是順應阿拉伯人民的意願以宗教和武裝鬥爭的形式來統一阿拉伯各部落,可以說是一場以猶太教、基督教教義作思想武器發起的一次起義,所以剛開始時穆斯林做禮拜時面向耶路撒冷。 但因為利益的緣故在阿拉伯的猶太商人非但不支持基本上算是同一信仰的穆罕默德起義軍,反而支持多神信仰的古來什貴族,這使穆罕默德不得不將其信仰與猶太教和基督教劃清界線,以堅定戰士們作戰到底的決心,所以穆斯林以後在作禮拜時就轉向麥加了。 同時他為了證明伊斯蘭教的正統性,他在不能通過亞伯拉罕的正宗繼承人以撒與亞伯拉罕聯繫上的情況下,就通過其長子以實瑪列,因以撒這一支後來發展為猶太民族,而以實瑪列具有埃及血統並長期在麥加生活,亞伯拉罕與以實瑪列在麥加建立的天屋被稱為克爾白神廟受到阿拉伯人的膜拜,以實瑪列去世後與其母親葬在麥加。 正是因為這些原因,穆罕默德選擇了以實瑪列,通過他與一神教最初的倡導者聯繫上了。 在統一思想後經過長期的苦戰,穆罕默德取得了勝利,他進入麥加後的第一項工作就是清除克爾白古廟的一切偶像,但克爾白廟仍被他定為聖殿,那塊由亞伯拉罕與以實瑪列拾到的隕石也被奉為神聖的黑石保留了下來。 他恩威並施使全阿拉伯民族幾乎都團結到伊斯蘭教的旗幟下了,公元630-631年各地的部落都派代表來向穆罕默德表示忠誠,這一年被稱為代表團年,這時基本上形成了一個統一的阿拉伯民族國家。 公元632年3月,穆罕默德率領11萬信徒舉行了第一次朝覲,這也是穆罕默德一生中最後一次朝覲,所以它被稱為辭別朝覲。 在這次朝覲中穆罕默德發表了著名的辭別演說,總結了伊斯蘭教教義的精神,指出眾人的財產和榮譽都是不可侵犯的,穆斯林與穆斯林都是兄弟,不應互相壓迫,禁止高利貸,一個奴隸也可做長官等。 他為信徒們留下了《古蘭經》與聖訓,他又在另一次演講中宣布伊斯教成立。 公元632年6月8日,穆罕默德去世。

穆罕默德作為阿拉伯人的第一個統一者為阿拉伯人的發展作出了很大貢獻,他是一個擁有堅定毅力、勤奮好學、崇尚平等的人,他提出的宗教教義並不排斥其他宗教,還強調其他民族的人阿拉伯人一樣優秀,這才是他的本意。

七、後話

三個宗教的起源都充分說明宗教作為意識形態的一種是由生產力基礎決定的,這並不是空話、套話。 為了統一世俗權力、制止部落紛爭,亞伯拉罕提出了一神信仰;為加強民族凝聚力、反抗外敵壓迫、爭取民族的獨立與發展猶太人建立了猶太教;為了反抗羅馬人與猶太上層分子的壓迫,建立一個更美好的社會羅馬帝國中包括耶穌、約翰在內的下層人民建立了基督教;為了統一阿拉伯各部落、發展商業經濟、並反抗舊貴族的壓迫穆罕默德以宗教為武器發起了人民起義最終統一了阿拉伯。 這些舉措在當時都是有利於生產力發展的,為社會更加進步作出了貢獻,雖然後來的統治者為了各種私利使三大宗教陸續分裂,如基督教分為天主教、東正教、新教等,伊斯蘭教分裂為什葉派與遜尼派,猶太教也曾分裂,只是因其民族所受的苦難使宗教方面的分裂被很快彌補了。 但基督教與伊斯蘭教的分裂卻給人類帶來了很多災難,更別說兩者的宗教戰爭了。 其實,三個宗教歸根溯源都是人類文明之樹同一分枝的結果,蘇美爾人的文化先影響了亞伯拉罕提出的一神教理論,猶太教在創立時又繼承了亞伯拉罕的部分理論,基督教本身就是猶太教一個分支演化而來的,伊斯蘭受前三者的影響很深,這些從三個宗教的經典中可以找到證據。 真不知三個宗教的創立者與他們共同的教祖亞伯拉罕看到現在中東動蕩的時局將是什麼樣的心情?最後以猶太詩人辛。 夏隆姆的詩作結束本文”以實瑪列我的兄弟,請聽我的請求:是天使聯繫了你和我。……時間已不多,讓仇恨安息吧。讓我們肩並肩將我們的羔羊聚集在一起。”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9-2 19:56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