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6-12-26
- 最後登錄
- 2025-1-13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7352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1386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皮膚過敏 容易誘發「接觸性皮膚炎」
43歲的蔡先生(化名)到門診就醫時表示:「旅遊回來都過了一週,腳背卻出現規則紅腫的『人字形』,皮膚又紅又乾且癢,和穿『人字拖』有關嗎?」
仔細觀察蔡先生腳上的病灶,這是典型的接觸性皮膚炎,發炎原因很明顯和穿戴的物體有關。有些患者在戴首飾、噴香水後,也會出現這樣的皮膚炎症狀。
廣義來說可稱做「濕疹」,是皮膚表皮發炎。通常病患感覺到患處搔癢是主要特徵,如果常去搔抓會導致皮膚粗糙,以致表皮增厚。
「濕疹」是皮膚科門診最常見的皮膚疾病。病人如果是因為特定皮膚區域接觸到某些物質而導致發炎,稱為「接觸性皮膚炎」。
引起接觸性皮膚炎的物質可能為「過敏原」或是「刺激性物質」,過敏原會誘發過敏反應;刺激性物質則會造成皮膚損傷。
蔡先生的「人字形」皮膚炎屬於過敏性接觸性皮膚炎,也就是皮膚接觸到過敏原,啟動身體免疫系統而誘發皮膚發炎反應。可能在接觸一個新的物質時就發生,也可能在接觸某物質數個月、甚至數年後才發生。
過敏性接觸性皮膚炎常見過敏原包括:含漆酚的植物或首飾裡的鎳金屬、香水及化妝品、橡膠成分、指甲油、皮革或人造皮等,症狀會有劇癢、紅色突起疹子等症狀,疹子通常侷限在直接接觸到過敏原的局部皮膚上。
比較特別的是,通常症狀不是馬上呈現,一般而言,從接觸過敏原到皮膚出現變化的時程約需10-14天,或者更久些。不過,一旦發生後再接觸過敏原時,症狀則會更快出現。因此,如確定過敏原,就要避免再次接觸。
治療上,首要重建皮膚的屏障以保護皮膚,避免再次受到傷害。可用藥物塗抹治療,對於少數較嚴重的案例則可能需要使用局部中強效類固醇藥膏,甚至加上口服類固醇才能減緩症狀。(作者為彰化秀傳紀念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
(自由時報健康醫療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