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6-12-26
- 最後登錄
- 2025-1-13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7352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1386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詩(咖啡色) 張義
張義
詩(咖啡色)
雕塑
鑄紙浮雕
122 × 122cm
1976
Cheung Yee
Poem (Brown)
Relief / paper casting
作 品 賞 析
在此改變了傳統書法的欣賞感覺,作品中的文字變成了一個個的圖像,並凸出於畫面,仔細研讀,除了圖像欣賞外,自然從材質中得到一番古樸的趣味。
藝 術 家 小 傳
一九三六年我於廣州市出生,家庭從事陶瓷,自少對手工藝有濃厚興趣,對摺紙、捏泥、鑿石、雕木等小玩藝都喜愛。年少於香港德明中學就讀時,曾受教於丁衍庸,及後為持續對藝術的興趣,於一九五四年赴台灣國立師範大學讀藝術,於一九五八年畢業。在學期間,主要習工筆國畫及篆刻。畫工筆花鳥喜用粉,專門畫白色的花或白色的鳥,藉以向難度挑戰。在篆刻藝術方面,除取材於金石文外,還鑽研甲骨文,形成我日後對龜甲造形的偏好。一九五八年回港,從事美術教育,在藝術的發展上,我察覺到在傳承國畫的創作路上有其侷限性,未能滿足自己的創作意慾。瞭解到自己對觸覺的敏銳度,能掌握立體空間,亦有手力與體力能掌握不同物質素材,於是乎我便嘗試進入雕塑的世界,在立體造形中尋找藝術的理想,同時亦涉足於實驗性的平面創作,藉以增加自己對現代藝術創作的經驗。一九六二年大會堂博物美術館開幕並舉辦「今日香港藝術」展覽,我以金屬片作浮雕而入選,這作品宣示了我從中國文化尋索藝術資源,以現代藝術的手法表達遠古中國的題材。一九六五年我獲得國辦教育學院獎學金,前赴歐美進修,對於日後創作影響明顯擴大。一九七○年代初期,我則告別摺銅製作,轉向石雕。一九七八年香港藝術館為我舉辦個展。一九七九年則獲頒榮譽MBE勳銜,所以,七○年代可說是我人生中的一個高峰期,八○年代,則轉向以螃蟹造型創作。其實在我心中,蟹不一定是蟹,可能是一個人,或是一個神,又或是一座建築物,甚至是一件相像架構。八○年代末九○年代初,我的作品則有三種元素較受注意,其一是玄武的造型,其二是河圖洛書佈局的使用,其三是四象八卦的圖象。藝術的世界是無窮無盡的,不論是東方或是西方均有值得我們去採擷的,對我而言,我還是得努力去學習研究。
來源:高雄市立美術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