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4-10-18
- 最後登錄
- 2025-2-26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20232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22100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反潛無人艦成為未來海上獵潛尖兵
近日, 美國海軍專門設計用來獵殺潛艇的「海上獵人」(SeaHunter)反潛無人艦正式下水。該無人艦是由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主導的「反潛戰持續追蹤無人艇」(ACTUV)研製項目的核心工程, 具有無人自主駕駛、長時間巡航和自動搜索跟蹤等技術優勢。一旦該艦進入現役, 將大幅度提升美軍反潛作戰實力, 成為未來海上獵潛的「偵察尖兵」。
進入新世紀以來, 水下和水面作戰環境的日益複雜。尤其是常規潛艇靜音性能不斷提升和大量長航時深潛無人潛航器的出現, 對水下目標的探測和偵察都更加費時費力, 反潛作戰的任務量和技術難度空前加大。如何探測和追蹤潛艇已成為美國海軍面臨的巨大挑戰。
作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無人水面艦艇,「海上獵人」無人艦長約40米, 安裝有多部聲吶和光電傳感器, 可綜合運用雷達和探測系統對周邊艦艇進行探測識別。「海上獵人」無人艦擁有優異的隱身性能和較強的對潛探測能力, 可與濱海戰鬥艦組成混合艦隊, 彌補大型水面艦艇在淺水區對潛偵察的劣勢, 成為對潛探測的「偵察尖兵」。
相比於傳統作戰艦艇,「海上獵人」無人艦具有獨特優勢。無人艦不必擔心艦上人員在執行戰鬥行動時的生命安危, 可在無人駕駛和遠程操作方式下運行。在五級海況(浪高3-4米,風速10-13米/秒)下,「海上獵人」可在海上自動連續執行反潛任務至少70天, 按正常速度巡航, 至少可在海上航行1萬海哩。此外, 無人艦在測試中航速已經高達31節, 超過常規潛艇的最高機動速度, 可確保對潛艇的密切追蹤。在試驗中,「海上獵人」就成功實現尾隨1公里外的目標潛艇。對常規作戰潛艇而言, 必須定期上浮進行充電, 即使按照15天機動1000多公里的極限速度運行, 依然逃不出「海上獵人」的跟蹤範圍。
「反潛戰持續追蹤無人艇」項目由DARPA自2010年啟動。隨著無人駕駛技術、衛星定位導航技術和空間通信技術的日漸成熟, 無人反潛艦的技術優勢逐步顯現。目前, 美國海軍追蹤對抗敵方潛艇主要採用核潛艇跟蹤的方式。相比於這種方式,使用無人艦可大幅度降低作戰成本, 延長追蹤監視的時間, 對水下潛航的敵方潛艇產生致命威脅, 改變未來反潛作戰模式。
在軍費開支削減的情況下, 美軍反潛力量不斷縮水, 現存的攻擊型核潛艇和反潛巡邏機已無法完成「世界警察」在全球範圍內的反潛重任。使用無人艦平台代替有人操縱反潛平台, 實施不間斷反潛巡邏, 成為美國海軍的必然選擇。為節省軍費開支, 嚴格控制裝備成本,「海上獵人」無人艦採用三體船結構, 使用大量民用技術建造, 配備商用導航雷達、衛星數據鏈路和軍用聲吶設備, 但並不配備其他武器系統。
事實上, 無人反潛艦也不是完美無缺。由於不能裝載反潛直升機, 而是直接與潛艇進行對抗, 無人艦很有可能將目標暴露在潛艇攻擊範圍內, 遭到潛艇的攻擊。對於水下目標的判斷, 無人艦單純依靠計算機分析仍然具有一定劣勢。此外,如何提高自身的防禦能力, 也是「海上獵人」需要思考的問題。
通過研製「海上獵人」, 美軍已充分掌握水下物體自動化、無人化的探測和跟蹤技術。作為自主駕駛的無人系統,「海上獵人」實現的無人駕駛航行不同於英國和澳大利亞海軍研發的無人駕駛有人控制巡邏艇, 而是實現了完全自主航行和決策智能化, 不需要人為的參與干涉。
「海上獵人」無人艦預計於2018年進入現役。目前美軍正加緊實施第三次「抵消戰略」, 通過一系列顛覆性技術對對手實施有效打壓。依託反潛無人艦等裝備建立全球海洋信息柵格系統, 將進一步提升美軍對水面和水下目標的探測和監視能力。未來通過預警衛星對潛艇進行早期預警, 通過水面無人平台和反潛飛機進行查證、跟蹤, 使用P-8海神反潛巡邏機直接攻擊潛艇, 將直接改變反潛作戰模式, 成為美國維護其「海洋霸主」地位的又一殺手鐧。
文章來源:手機人民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