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5-5-20
- 最後登錄
- 2025-4-16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30447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0072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時間:2017-02-14 作者:早安健康
台灣兒童的腸道好菌只有日本兒童的1/5,壞菌卻是日本人的30倍。腸道壞菌多,不是只有拉肚子或便秘。超過100種、最難纏的病,都是腸道壞菌造成的。面對腸道壞菌,我們需要補充益生菌、膳食纖維及寡糖。
益生菌就是對健康有益的細菌,其中以乳酸菌為代表,其他還有鏈球菌等。而乳酸菌是能代謝醣類、產生50%以上乳酸的一群細菌,在人體內的數量愈多,壞菌愈會被抑制。
醫學研究顯示,它可促進維他命B群、維他命K、葉酸、菸鹼酸的合成。益生菌可附在腸道上皮細胞,形成完整屏障,抵抗害菌入侵,減低腸漏症,另外還可以誘發免疫細胞活化,具提昇免疫作用,同時可消化分解有害物質,降低大腸直腸癌風險,某些特別菌種還可降低膽固醇含量。 根據國外過敏期刊研究建議,每天應攝取30到50億以上的益生菌,才能達到保健功效,如果要用來治療疾病,如過敏、白帶等,則每日應服用一百億隻益生菌以上,而且菌種數愈多愈好。
而膳食纖維可促進腸道蠕動,減少致癌物與腸壁接觸的時間,促進腸道健康;此外,膳食纖維不僅無熱量,亦具有減緩油脂及醣類吸收的作用,最重要的,膳食纖維也能有效的清理腸道,減少壞菌。
而寡糖是好菌的食物,舉例來說,洋蔥與牛蒡內含的「果寡糖」,有幫助礦物質吸收、抑制骨質疏鬆等功效。其他還有大豆所含的「大豆寡糖」、寒天所含的「瓊膠寡糖」、蘋果所含的「阿拉伯寡糖」、蜂蜜所含的「異麥芽寡糖」等等,種類雖然不同,但都是寡糖,也是比菲德氏菌的食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