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5-12-29
- 最後登錄
- 2024-10-4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27890
- 閱讀權限
- 200
- 文章
- 8915
- 相冊
- 1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疾病基本資料
英文名稱:
Nephritis
就診科別:
腎臟科
身體部位:
腎
腎臟是主管體內代謝濾過排出廢物的器官,並可促進新陳代謝、調節水份及電解質平衡。不管是哪種因素引起腎臟發炎反應,損害腎臟功能與結構,就稱為腎炎。較常見的腎炎有急性腎盂腎炎、急性腎絲球腎炎、急性腎小管間質性腎炎及慢性腎炎。
疾病原因
腎臟是由一百萬個腎元形成,腎元是由腎絲球及腎小管所組成,是人體重要的代謝器官,功能為過濾血液,形成尿液排出體外。較常見的腎炎有下列幾種:
急性腎盂腎炎:是最常見的感染性腎炎。腎盂是腎臟的一部份,腎盂因細菌感染,產生急性發炎。致病菌常見有大腸桿菌、枯草桿菌、變形桿菌、克氏桿菌、葡萄球菌、鏈球菌等,其中又以大腸桿菌最為常見。細菌經逆行性尿路感染、血行性感染或經淋巴感染,侵犯腎臟腎盂,導致急性腎盂腎炎,病情嚴重時,可能導致敗血症危及生命。若病人有泌尿系統結構異常、輸尿管阻塞或膀胱功能異常、泌尿道結石等,為感染之高危險群。
急性腎絲球腎炎:腎絲球發炎時,可引起急性腎功能異常,腎臟無法過濾血液中的廢物及體內多餘的水份;或可引起嚴重蛋白尿,造成腎病症候群。可能是原發性的腎炎(不明原因)或繼發性腎炎(因糖尿病、高血壓、感染、藥物、自體免疫疾病,如紅斑性狼瘡等引起)。
急性腎小管間質性腎炎:是指腎小管和腎間質產生急性發炎情形,最常見的原因是藥物(抗生素、止痛藥、利尿劑與抗癲癇藥物)和感染引起發炎。
「慢性腎炎」是指急性腎炎未痊癒,或在急性期間未妥善治療,轉變為慢性腎炎,造成腎功能不全。慢性腎炎若惡化終會至慢性腎衰竭,須接受洗腎或換腎治療。
症狀
腰痛.膿尿.菌尿.發燒或伴有頻尿.尿急.排尿灼熱感.血尿.蛋白尿或伴有下肢水腫.眼皮浮腫.高血壓.夜尿.寡尿
好發族群
生育年齡的女性。
老人。
糖尿病、高血壓、痛風患者。
長期服用消炎止痛成藥、不明成分之中草藥物或偏方者。
有家族腎臟病史者。
有腎或泌尿道結石或結構異常者。
預防與治療
生活作息規律、避免熬夜及過度勞累。
養成規律運動習慣,增強免疫力,預防感冒。
不抽菸、飲酒勿過量。
儘量食用天然食品。
均衡飲食,多吃蔬菜水果。
每日至少須攝取2000至2500㏄左右的水分。
不亂服用來路不明的藥物或偏方,避免損傷腎臟。
患有尿路結石、攝護腺肥大等泌尿道疾病的人,應積極治療,定期追蹤腎功能的變化。
建議一般民眾每年接受腎功能及尿液檢查,高危險群(如三高慢性病人)至少每半年須接受檢查。
當出現異常之泡泡尿,或水腫情況,儘速就醫查明原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