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4-10-18
- 最後登錄
- 2025-2-26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20232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22100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痔瘡會變成大腸直腸癌嗎?
90%的大腸直腸癌在早期都會被誤認是痔瘡,但奇美醫學中心血液腫瘤科主任馮盈勳澄清,「痔瘡」與大腸直腸癌無關,痔瘡也不會變成癌症,這兩者唯一相似之處,是痔瘡發病的症狀,例如出血、便祕,和大腸直腸癌的症狀很像,容易混淆。大腸直腸癌的患者常視出血症狀為痔瘡引發,因而未去檢查、延誤治療。
分析國內各大醫院大腸鏡受檢者的健診數據,發現幾乎九成以上的受檢者有痔瘡(分內痔或外痔),腸道內則可檢出息肉、憩室或腫瘤,其中腸內有息肉的比例極高,平均約每5人就有1人長息肉。
九成五的大腸直腸癌是由腺瘤性息肉癌化而來
林口長庚醫院大腸直腸外科教授級主治醫師陳進勛指出,痔瘡、腸息肉、大腸直腸癌三者中,只有後面兩者具有關聯性。「痔瘡」本身是血管叢及結締組織結構鬆弛膨脹的物理性因素所造成;腸內「息肉」是黏膜組織細胞過度增生所形成凸出於黏膜表面的隆起物;大約九成五以上的大腸直腸癌,是由腺瘤性息肉「癌化」轉變而來。
此外,息肉和大腸直腸癌約有一定比例和遺傳、基因相關;其次,也和生活習慣、低纖高脂飲食、肥胖、運動等因素有關;但痔瘡純粹為後天生活習慣引起,無關遺傳,除非是同一家族內生活習慣或飲食習慣相似,才會有多人罹患痔瘡的可能性。
【諮詢/馮盈勳(奇美醫學中心血液腫瘤科主任)、進勛(林口長庚醫院大腸直腸外科教授級主治醫師)、採訪整理/張慧心】
聯合新聞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