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694|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科學新知] 空中巨大「天河」或造成全球恐怖水災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SOGO搞笑之星勳章 環瀛達人勳章 色瞇瞇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7-3-9 14:44:25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 x 3
空中巨大「天河」或造成全球恐怖水災



空中巨大「天河」或造成全球恐怖水災。(網絡圖片)


科學家終於知道是什麼原因造成歷史上著名的水災了。

這個月,加州地區受乾旱所苦的比例,在一週內下降到22%,因為十幾年來最多雨的冬天帶來暴風雨,破記錄的雨量橫掃該區。

現在有研究人員將這場混亂歸因於一個怪現象,大氣長河(atmospheric rivers),它可捲起比密西西比河多十五倍的水量。大氣長河是大氣層的一種特殊濕氣作用,造成熱帶地區以外的水蒸氣橫向移動。這種離奇的大氣長河可擴展到400-600公里的寬度,跟1996年、2007年加州俄羅斯河的七大水災有關係,而且可能在2010年東岸的末日暴雪(Snowmageddon)事件中扮演重大角色。


空中巨大「天河」或造成全球恐怖水災。(網絡圖片)

1970年來,英國十大水災也起因於大氣長河,而去年研究人員認為它跟首起嚴重的牡蠣逐漸死亡事件有關。2011年在北舊金山灣,將近100%野生牡蠣神祕失蹤了。

杜恩.華里瑟(Duane Waliser)是任職於NASA噴射推進實驗室(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的大氣科學家,近日由他領導的科學團隊發現,沿岸多達75%強風和降雨量、二十年來半數的最強陣風,都是大氣長河造成的。

該團隊也認為美西地區多達65%的豪雨和大雪,跟大氣長河有關,例如星期一侵襲北加州的暴雨,大氣長河可能是造成此區80%水災的原因。

上個月,加州多區拉警報,因為大氣長河造成了具毀滅性的暴風雨。最近,隨著大雨侵襲平均200%以上的某些灣區,五年來受乾旱所苦之地,在一週內只剩不到四分之一。

而此現象沒有停下來的跡象,水災警報影響到加州1千4百萬人,至少到週四前他們哪都去不了。美國國家氣象局(NWS)近日表示,未來的暴風雨恐會在數十年來沒淹水的地區引發水災,並提醒加州北部居民聽到十五分鐘內疏散的通知時,要準備撤離。

任職於美國國家氣象局的傑夫.齊默曼(Jeff Zimmerman)對全國公共廣播電臺(NPR)說:「這是一個非常多災多難的冬天,因為大氣長河的關係。我們大概經歷過十次或更多次這種冬天。」

正確來說,平均一年只會有五到七個大氣長河

瓦力瑟(Waliser)和他的團隊,藉著分析1997到2014年熱帶地區以外的全球暴風雨資料,計算大氣長河帶來的影響。

當他們仔細分析前2%有最強風的暴風雨,他們發現「大氣長河通常與30%甚至是50%重大天災有關」,這數量幾乎與下最多雨的暴風雨相等,克里斯多福.喬依斯(Christopher Joyce)於NPR報導。

或許更令人擔憂的是,大氣長河引起的強風,風速是一般暴風雨的兩倍,強烈到足以吹倒先鋒小屋樹(Pioneer Cabin Tree)這棵千年加州紅杉,最後它真的在上個月倒了。

瓦力瑟(Waliser)對NPR電臺說:「大氣長河不只可能帶來洪水的危險。它們還可能帶來強風、造成危急情況的大災害。」

大氣長河是自然發生的現象,但氣候變遷使未來大氣長河造成的嚴重水災可能加劇,因為水的蒸發速率提升、大氣的含水量變更多。

因此當該區脫離五年的長期乾旱時,除了解除大雨警報外,一切還沒結束,還必須處理暴風雨的問題,科學家說這個瘋狂的冬天可能只是未來災難的徵兆。

其中一個研究員,來自洛杉磯加大(UCLA)的氣象科學家丹尼爾.史溫(Daniel Swain)對Mashable新聞網說:「加州目前的情況…戲劇化的從乾旱變成水量過多再到水災,都在預示未來加州可能會有的氣候。」

「有些證據顯示,此地未來的旱災將變得更嚴重,但逐漸增強的「大氣長河」風暴會中斷旱災,造成毀滅性的水災。」

2017-3-8 secretchina.com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公平正義世間有愛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5-2 00:22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