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6-12-26
- 最後登錄
- 2025-1-13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7352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1386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1歲不會叫爸媽 快做聽力檢查
先天性聽力損失是新生兒最常見的先天性疾病之一,由於早期聽損不易被發現,家屬總認為3歲前的聽力評估不準確,或是「大雞慢啼」,以致延遲許多聽損兒的診斷、聽語創建或復健治療,錯過聽語發展的黃金時期。
衛福部從2012年起,全面啟動公費補助新生兒聽力篩檢,早期介入評估嬰幼兒的聽力問題。
兒童發展有其個別差異,需在不同的發育階段,使用適當的檢查方法。
◎除了藉由儀器評估外,在確定孩子是否有聽力損失前,家屬或照顧者也可觀察嬰幼兒時期,不同年齡層不正常的聽覺行為反應如下:
●1至3個月:不會被突如其來的聲音驚嚇。
●3至6個月:不會尋找或注視說話的人或發聲的物體。
●6至9個月:不會注視說話中提及的對象。
●9至12個月:不會根據指示做簡單的動作,例如:過來、坐下。
●12至15個月:不會講第一個字,例如:爸、媽、好、要。
●15至18個月:不會回應你在隔壁房間的呼喚。
●18至24個月:不會講簡單短句,例如:不要、洗澡澡、坐車車。
●24至30個月:能表達的詞彙少於100個。
●30至36個月:仍不會講4至5個字的句子。例如:我要喝牛奶。
語言發展的黃金期,被認定是2歲以前,嬰兒自出生的那一刻起,就開始發展語言能力,即使仍未學會開口說話,但他們一直持續聆聽,若孩子有了聽力損失的問題,往往語言發展會因而延遲。
提醒家人、照顧者及社會大眾留意有關嬰幼兒聽覺行為發展的相關資訊,如果發現孩子的聽力或語言發展有問題,應立刻帶至相關聽力單位接受檢查。
若能早期診斷,及早接受早期療育,仍可學習以口語溝通,有機會可以聽得好、說得清楚,幫助孩子減少聽力損失帶來的影響。 (作者為彰化基督教醫院聽力師)
(自由時報健康醫療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