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隻雞慢啼
大隻雞慢啼 工商社會生存競爭激烈,導致人人醉心於名利追求;大家營營役役,大多數是在想撈一票,想揚名一時,於是乎將名利雙收列成了最後的目的以及最大的成就感,使人顯得愈來愈庸俗化。 追求名、利,原是「大人」之事,但是近來郤有年齡愈來愈降低的趨勢,使「赤子」也加入了角逐行列。小小年紀賺大錢,除了影劇圈的童星外,其他小朋友是少有機會的;不過出名,顯得較為容易,在傳播媒體如此發達的社會,則只要有「秀」的機會,似乎都能打知名度。有的父母醉心於讓孩子成名,刻意想栽培自己孩子成為「星」字輩人物,他們不惜製造機會讓其「天才兒童」拋頭露面,以致使小孩子幼稚的心靈,受到了污染;「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父母親啊!你們豈能忘了老祖宗的遺訓:「大隻雞慢啼」呢? 「小時了了,大未必佳」雖不是鐵律,但是過分「早熟」的小孩,容易驕縱,可見的事例實在不少。雛雞再會啼,牠的聲音畢竟還是吱吱喳喳聲聞一處而已,絕對無法一「啼」驚人,而公雞就不同了,「喔!喔!──喔呵!」只要牠振翼高啼,不僅聲聞一個村莊而已,其他村落的雞,也跟著大啼特啼了,破曉時分,經牠這麼一啼,太陽不得不伸起懶腰,爬出山來。真是──大隻雞慢啼,但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這句俚諺,昭示我們,一個有內涵的人,是絕不輕易露出鋒芒的;為人父母者,你們期望子女試出啼聲,但是可曾想到雛雞的叫聲只是吱吱喳喳而已,音量有限,惟有「大公雞」才能聲震天地,雖則,牠「慢啼」而已--------
大器晚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