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4-10-18
- 最後登錄
- 2025-2-26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20232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22100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院外門診回歸醫院 看病最多貴310元
為推動分級醫療,衛福部昨天發布修正「醫療機構設置標準」,醫療院所附設院外門診部回歸母醫院,未來只限山地、離島及原住民等醫療不足地區可以開設;院外門診部回歸醫院後,部分負擔也將從診所級的五十元,調整為母醫院層級,最高將多付三百一十元。
據統計,國內醫療財團法人醫院共計五十八家,醫療社團法人共計四十七家。醫療法人設立醫院及診所,家數上限只有十家,其中診所最多一家。現行有卅家醫院附設院外門診部,包括北市聯醫等,衛福部指出,必須於一年內回歸母醫院登記下、補正執照,避免法人醫院通吃醫院及診所總額。
民眾若到醫院院外門診部求診,母醫院若為地區醫院,部分負擔得付八十元,區域醫院二百四十元,醫學中心則是三百六十元。衛福部醫事司長石崇良說,新制即起實施,但給醫院一年緩衝期補正登記、調漲收費,呼籲民眾多利用轉診機制,可享有部分負擔減免。
石崇良指出,法人醫院不設診所,改設「醫院附設門診部」,雖名為醫院,但主要還是看門診,且向地方衛生局請領的開業登記也是診所,健保代碼非原醫院,健保申報上就會影響西醫基層總額預算。
為了避免法人醫院不當擴充、通吃總額,衛福部去年底預告醫療機構設置標準修正草案。石崇良說,若醫院未在規定期限前補正登記,地方衛生局將介入,盼各醫院配合,讓醫師專心照顧重症及住院病人,達到分級醫療目的。
對於院外門診回歸醫院,診所協會全聯會理事長曾梓展表示支持,他以台中榮總為例,主治醫師看二節門診,其他時間可做教學研究,但許多私人醫院醫師得看三到四節門診,根本沒有多餘心力照顧重症病患。部分負擔雖漲,但這才是分級醫療目的,盼民眾多跟厝邊醫師建立關係,支持轉診。
聯合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