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303|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 早期大腸癌的症狀就是「沒有症狀」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7-3-30 12:28:18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早期大腸癌的症狀就是「沒有症狀」

大腸癌的確可能會有某些症狀,但並非有這些症狀的人都是大腸癌,甚至大部份不是。常常為了這件事情,我在門診得跟我的病人一來一往,有時候會想:乾脆幫他大腸鏡做一做,還比在這裡討價還價省時。我們常常在醫藥版看到一些報導或採訪寫到:如果有血便、排便習慣改變,或伴隨體重變化時要警覺有無大腸癌。但是這些症狀到底是不是有用呢?

首先必須跟各位澄清幾點:

1.早期大腸癌幾乎沒有症狀

大腸癌要有症狀,基本上要到第二期、甚至第三期以上,如果希望找到可以根治的原位癌(第零期)或第一期癌症,想靠有無症狀來決定要不要做篩檢是絕對不可靠的。

2.年齡才是影響腸癌發生率的重要因素

排便習慣改變,非大腸癌特有,它也是功能性腸胃疾病很常見的症狀。例如,只要腸道蠕動的速度變快,水分來不及完全吸收,糞便來到肛門口依然稀軟,就有可能變細;而蠕動得慢一點,水分吸乾,糞便就會較硬或造成便秘。因此,光要以排便習慣有否改變來看是否罹患大腸癌,實在是很困難的一件事,而且會徒增恐懼與困擾。由於大腸癌是與年齡有關的疾病,而且與年俱增,年輕人有類似症狀的,往往是功能性腸胃疾病,光靠症狀預測有無大腸癌,難以與五十歲以上的成人相提並論。

3.大腸鏡檢查後不必年年反覆檢查

假如近年內已做過大腸鏡,基於腺瘤生長至癌症需耗時五年或更久,癌症引起症狀的機會相對較小,大可不必一直反覆接受大腸鏡,即便做了對症狀也不會有幫助,反而會因為擔心或緊張,讓症狀加劇(因為焦慮是功能性腸胃疾病症狀加劇的重要成因),應該針對功能性腸胃疾病去接受藥物控制或調整作息。一般只有大腸鏡發現進行性腺瘤才要在短期內再度進行大腸鏡追蹤,即便如此也是三年之後,實在不必每年接受大腸鏡。至於正常或小腺瘤,一般建議五年後大腸鏡追蹤即可。

4.腫瘤生長位置不同,症狀有所不同,症狀出現時間也不同

糞便的水分會隨著在大腸裡蠕動的過程,逐漸被腸黏膜吸收,使糞便從近端大腸移動至肛門的過程中,逐漸變乾、變硬,因此排便習慣改變或血便等症狀比較容易發生於遠端大腸癌或直腸癌,而糞便在近端大腸因仍呈液態或軟便,通常不易因與腫瘤摩擦而產生上述症狀。反過來說,因不易有症狀,因此發生在近端
大腸的腫瘤,往往會生長到相當大才被診斷出來,而且常常要到發生貧血,血紅素下降到一定程度後開始有喘、頭暈或臉色蒼白等症狀去就醫,才被診斷出來。

5.長痔瘡的人也可能得直腸癌

有些人有痔瘡問題,因此排出血便就一廂情願認為是痔瘡所致。過了五十歲後的血便,若是先前沒做過篩檢還是提高警覺的好,沒有人說長痔瘡的人可以免於直腸癌,鴕鳥地選擇性認定出血原因必定是痔瘡,一念之差,人生可能就往全然不同的方向去了。

目前國民健康署的大腸直腸癌篩檢計畫,被篩檢找出來的癌症有將近50%是零期或一期的早期癌症,只有7∼8%是第四期。反觀有臨床症狀後才就醫,被診斷出來的大腸癌個案當中,有高達20%是第四期,早期癌的比率只有21%。很多篩檢出早期癌來的民眾都驚呼「怎麼會⋯⋯我都好好的啊⋯⋯」由此可知,大腸癌最常見的症狀叫做「沒症狀」,真正有症狀的時候,疾病往往已經進展到一個程度了。

建議超過五十歲的人,即使沒有症狀時也要做篩檢,才是早期診斷的關鍵動作。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4-22 19:07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