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歲又叫歲星,指的便是木星,每十二年繞行黃道一週;中國的曆法在漢代以前就是以木星的運轉來計年。因此古代陰陽家便以十天干、十二地支配合,六十年為 一甲 子,每年都有一輪值的太歲星君,總計共有六十位太歲,並各有其姓名。
《陔餘叢考》書中記載:「術家有太歲大將軍之說,動土者必遭其方」。《協紀辨方書》中說:「太歲,人君之象,率領諸神,統正方位,斡運時序,總成歲功,歲徒一位,十二年一週,若國家巡狩、省方、出師、略地、營造宮闕、開拓封疆,不可向之,黎庶修營宅舍、築壘牆垣,並須迴避。」所以民間便有「太歲當頭坐,無喜必有禍」、「太歲出現來,無病恐破財」的俗諺。
太歲當頭,由於本命生肖與值年太歲相沖,而相隔六年叫對沖或偏沖,就是俗稱的「犯太歲」,因此為了要趨吉避凶必須「安太歲」,以祈求來年平安,事業順利。
太歲星君共有六十位,依歲次分別是:
甲子年金辨、乙丑年陳材、丙寅年耿章、丁卯年沈興、戊辰年趙達、
己巳年郭燦、庚午年王濟、辛未年李素、壬申年劉旺、癸酉年康志、
甲戌年施廣、乙亥年任保、丙子年郭嘉、丁丑年汪文、戊寅年魯先、
己卯年龍仲、庚辰年董德、辛巳年鄭但、壬午年陸明、癸未年魏仁、
甲申年方查,乙酉年蔣崇、丙戌年白敏、丁亥年封濟、戊子年鄒鐺、
己丑年傅佑、庚寅年鄔桓、辛卯年范寧、壬辰年彭泰、癸巳年徐單、
甲午年章詞、乙未年楊仙、丙申年管仲、丁酉年唐查、戊戌年姜武、
己亥年謝太、庚子年盧秘、辛丑年楊信、壬庚年賀諤、癸卯年皮時、
甲辰年李誠、乙巳年吳遂、丙午年文哲、丁未年繆丙、戊申年徐浩、
己酉年程寶、庚戌年倪秘、辛亥年葉堅、壬子年丘德、癸丑年朱得、
甲寅年張朝、乙卯年萬清、丙辰年辛亞、丁巳年楊彥、戊午年黎卿、
己未年傅賞、庚申年毛梓、辛酉年石政、壬戌年洪充、癸亥年虞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