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4-10-18
- 最後登錄
- 2025-2-26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20232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22100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心肌梗塞高危險群 8成壞膽固醇控制不佳
曾任軍職、擔任國慶司儀的張先生9年前發生急性心肌梗塞,壞膽固醇(即低密度膽固醇)一度飆至140mg/dL,緊急裝了5支心臟支架。出院後,依醫師指示服用降血脂藥物,但還是沒能把壞膽固醇降到70mg/dL的標準,一年內心肌梗塞復發。
台北榮民總醫院新藥臨床試驗中心主任江晨恩指出,過去30年,臨床控制壞膽固醇,主要以服用史他汀類藥物為主。
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理事長、馬偕醫院副院長葉宏一表示,台灣冠心症和心肌梗塞病史患者中,79%即使服用高強度的史他汀類藥物,壞膽固醇仍無法有效控制在70mg/dL以下,心肌梗塞再發風險高達25%。
日前在美國華盛頓舉辦的2017年美國心臟學會年會中,一項最新的高血脂症治療研究(ODYSSEY KT Study)發表,江晨恩為該計畫的國際總主持人,他指出,研究針對台灣和韓國已服用最高耐受強度的史他汀類藥物、但壞膽固醇仍未有效控制的病人,再另外施用PCSK9抑制劑針劑。
結果發現,4週後受試者的壞膽固醇明顯下降,在24週後,比起只服用史他汀類藥物的患者,另外施用PCSK9抑制劑針劑的患者平均再多降低57.1%的壞膽固醇,且有85.8%受試者的壞膽固醇成功控制在70mg/dL以下。
曾任工研院高階主管的溫先生今年73歲,7年前心肌梗塞發作,緊急裝1支心臟支架救命,當時醫師告知,還有4處血管點檢測出有9成堵塞,壞膽固醇指數始終在100mg/dL邊緣,讓他常擔心心肌梗塞復發,在配合施打PCSK9抑制劑針劑後,壞膽固醇獲得控制,不用再時時擔心。
葉宏一表示,「2017台灣高風險病人血脂異常臨床治療指引」中建議,已使用高強度史他汀類的心血管疾病病人,如果壞膽固醇仍無法有效控制,建議可與醫師討論,考慮增加使用PCSK9抑制劑針劑做為治療方式,但目前PCSK9抑制劑針劑尚未有健保給付,自費一劑8500元,2週需施打一次。
自由電子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