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4-10-18
- 最後登錄
- 2025-2-26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20232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22100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腎功能剩7% 「低蛋白飲食」延緩洗腎
83歲的郭老太太有高血壓病史,5年前開始出現腎功能異常,腎臟功能僅剩正常人的7%,但她強烈抗拒洗腎。在醫師建議下,郭老太太採低蛋白飲食,搭配補充酮酸胺基酸藥物,有效減緩腎功能惡化,讓郭老太太延後4年洗腎。
讓阿嬤多出4年時間
台灣腎臟科醫學會理事長盧國城表示,台灣約有200多萬名慢性腎臟病患者,卻只有3.5%的患者知道自己有腎臟疾病,等出現症狀就醫已是晚期患者,須洗腎才能延續生命。
盧國城說,慢性腎臟病患者因腎功能受損,無法順利將蛋白質分解後的含氮廢物排出,容易造成尿毒症,嚴重時恐損壞全身器官,甚至昏迷、死亡。因此需要採低蛋白飲食,減低蛋白質的總攝取量。
台北慈濟醫院腎臟透析中心主任郭克林表示,不同期別的慢性腎臟病患者,建議的飲食方式也有所不同,早期的慢性腎臟病患者,須採取低鹽、少油的方式延緩腎臟疾病惡化,如果進入晚期,也就是第3期後,患者必須採取低蛋白飲食,每天每公斤體重不得超過0.6公克,若是60公斤的患者,蛋白質一天不得超過36公克。
盧國城提醒,腎病患者應攝取植物性蛋白,因植物性蛋白的油脂、含鈉量都較低,更能減輕高血壓、高血脂風險,也更能減輕腎臟負擔。
根據國外文獻顯示,部分患者在採行低蛋白飲食後,會有熱量不足甚至營養不良等情況。因此降低蛋白質攝取量可減輕腎臟負荷,配合酮酸胺基酸藥物,更能延緩腎臟功能惡化。
盧國城說,原本胺基酸當中的「胺」會被分解為俗稱尿毒素的「尿素胺」,而酮酸胺基酸則是缺乏胺基的胺基酸,由於結構特性,能夠與原本胺基酸在人體中被分解的胺再度結合,還原為胺基酸,再為人體所利用,可以減少腎臟負擔。
早期腎臟病不會有症狀,民眾如發現尿液有泡泡、顏色變化、莫名下肢水腫、貧血、難以控制的高血壓或難以恢復的疲勞等異狀,就要懷疑腎功能異常,應及早就醫檢查。
自由電子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