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5-6-24
- 最後登錄
- 2024-11-2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7368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50037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觀音山 郭柏川
作品名稱:觀音山
作 者:郭柏川(1901-1974)
創作年代:1942
類 別:油畫
媒材技法:油彩、畫布
尺 寸:33.5 ×32.5cm(約6號)
入藏年度:2016
入藏方式:蒐購
作品簡介
淡水<觀音山>是藝術家在西方藝術中融入許多東方元素的作品。當時受到黃賓虹及梅原龍三郎的靈感刺激,開始運用紙張作畫,創作如<魚與青蔥>、<北平風景>等作品,至1945年後在油料混合上的成功掌握,使他的摸索得到了關鍵性的突破,至此,個人風格與樣式開始步入基本的定型化。他的作品中強調東方氣質的追求,許多風景作品亦會運用寫意的筆法,呈現出淡雅幽遠的氣氛。
關於創作者-郭柏川(1901-1974)
1901年出生於臺南市打棕街(今海安街),台北師範學校畢、 1921年返回臺南母校立人國小任教,1926年赴日本遊學,於私人畫室習畫,1928年進入東京美術學校西洋畫科,從岡田三郎助習畫。留日期間曾三度入選臺灣美術展覽會。
1937年郭柏川離日前往大陸,任教國立北平師範大學與國立北平藝專,定居北平十二年,是他繪畫生涯中重要的轉捩點。由於長期居住人文薈萃的北平,故都風物的薰陶與地大物博的皇城氣勢激發他對傳統內涵的心境與省思。加上日籍畫家梅原龍三郎數度到北平,均由郭氏結伴寫生,因此早期藝術受梅原的影響頗深。
1948年郭柏川返回台灣養病,自此一直定居台南,在成大建築系教美術長達二十年。1952年與謝國鏞、呂振益、沈哲哉、張炳堂、張常華、曾添福、黃永安、趙雅祐等人創辦「臺南美術研究會」。
郭柏川取材台灣民間器物、刺繡與廟宇紅牆中,都能尋求與他風格相融的色彩,擷取成熟圓融的東方精神到自己的藝術上面。他在台灣前輩畫家中自我要求甚嚴,以油畫書寫建立東方藝術氣息的繪畫風格與藝術貢獻,影響臺南藝術發展甚深。其繪畫風格給予人的印象是單純、深入、著重構圖;色彩渾厚、飽和、筆觸精準;線條的處理隱含書法的意境、而且他也是一位追求繪畫本質的藝術家。作品入選第一、三、四屆台展。
(臺南市美術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