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第五次元 於 2017-5-1 18:54 編輯
劇情介紹
故事改編自美國陸軍軍醫戴斯蒙·T·杜斯的真人真事。戴斯蒙是一名良心拒服兵役者,因宗教信仰而拒絕攜帶武器和殺人。然而他卻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沖繩島戰役中,英勇拯救了超過七十五名戰友的生命而得到哈瑞·S·杜魯門總統授予的榮譽勳章,成為備受愛戴的榮譽反戰人士。
杜斯救人的劇照,映著火光更凸顯戰爭的殘酷
必須爬上這個山脊才能到達日軍佔領的制高點,可以想像此役的慘烈
當年美軍欲攻佔鋼鋸山脊時的檔案照
觀後感
明明就是一個攻佔鋼鋸山脊戰役所發生的故事,算是一個史實,而且從頭到尾身為主角的杜斯都不承認自己是英雄,因為 "英雄都留在戰場上了" ,台灣人就硬要以幾意來翻譯,竊以為1.英雄主義掛帥;2.好浮誇而不反求諸己。杜斯只是做了自己認為該做的事(盡國民義務和幫助人)而已,他也不是沒有徬徨疑惑(看著一直保戶沒有自保能力的自己的朋友死在眼前的無力,沒有保護人的害怕,自己上戰場的價值是甚麼),最後還是服從自己的內心,做自己內心想做的。
ˊ
這裡我們撇開甚麼上帝是不是在這場救人行動中是否真的那麼威和神奇,不過杜斯不斷的祈禱再救一個人何嘗不是給自己加油打氣,所以與其說信仰是支撐一個人渡過困苦的力量,不如說世人藉信仰加強自我力量,所以各宗教信徒也不必互相攻詌,各宗教的教主沒有高低,重點還是在個人,你相信並對你的神有信心就有力量,對你的神沒信心,神再強大也沒用。
杜斯對於自己最後迫於無奈拖著士官長逃命,沒法再多救人心裡難過,當這個戰場造成的創傷還沒有恢復時,被所有軍中胞澤要求再度陪同上戰場其實是掙扎的(其父就一直沒從眼看好友死在眼前的創傷中恢復),然而他沒有逃避,還是跟著去了,我想這很少人能做到也與信仰無關(藉信仰逃避的人多了去)。
戰場上退下來被安慰已盡力了的杜斯眼眶含淚
要再次面對殘酷戰爭的掙扎與承擔
個人以為這是一部很值得看的電影,好看的並不是戰爭的場面而是電影的內涵和寓意。還有我很好奇與感慨,台灣人為何一直還迷失在"好男不當兵"裡,沒有國哪有家,為何不深信 "覆巢之下無完卵" 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