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2-5-20
- 最後登錄
- 2025-5-16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2935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10442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細胞再生:哪些器官可以再生?
目前,幹細胞療法已有廣泛應用。科學家已為燒傷患者開發出組織補丁,用於皮膚移植。糖尿病患者的β細胞受損,因此β細胞再生亦成為焦點。科學家還培植了胰島細胞,用以分泌胰島素治療糖尿病,目前已進行了數百例胰島細胞移植。
由於阿茲海默氏症和失智症成爲高發病症,腦細胞再生也成為重中之重。科學家們培育出了健康的腦細胞,來緩解帕金森氏症這樣的病狀;同時也通過對細胞進行基因改造,促進傷口和患病部位的自癒。
例如,由梅奧診所研究人員及合作者組成的國際團隊發現一種方法可讓心臟組織再生:幹細胞治療不是用藥物治療心臟損傷,而是修復心臟本身;取自患者骨髓的幹細胞,經實驗室培養變成心臟細胞,再注入患者心臟,以促生健康的心臟組織。
科學家也開始將類似療法用於脊髓、膝蓋、髖關節軟骨、眼睛和腦部的細胞再生,以及牙齒和牙齦修復,下一個目標是腎臟。斯坦福大學幹細胞生物學和再生醫學研究所以及以色列薩克勒醫學院舍巴(Sheba)醫療中心的研究人員發現,腎臟不時會生長,且具有驚人的再生能力。這推翻了以前的認識,有望開闢出一條修復腎臟、乃至促生腎臟的新路。
肝也值得一提,它是人體內再生能力最強的器官。肝臟損傷或患病後可以自行恢復正常功能(儘管形狀會有變化)。而當肝臟的損傷超過再生能力時,醫生會建議做肝移植。捐助者等待的時間可能很長。如今,移植外科醫生和其他研究人員正在研發肝細胞再生療法,以彌補全肝移植需求的缺口。
» 細胞再生:危險因素
儘管細胞再生療法具有臨床潛力,但也有不可預知的潛在風險。在接受幹細胞移植手術或使用相關醫藥產品前,必須先進行風險評估。
據《轉化醫學期刊》(Journal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介紹,有關的風險因素包括:幹細胞類型,施用於身體的方式、位置及操作步驟(是胚胎幹細胞還是成體幹細胞),治療的不可逆性,在不可逆轉的組織損失情況下對組織再生的需要,還有被移植細胞的長期存活。
臨床實踐中確認的及動物研究中觀察到的潛在風險,包括腫瘤形成、不必要的免疫反應以及感染。
一些臨床試驗已報告了後果嚴重的不良事件,提示患者要多掌握相關知識。這仍是一門新生科學,人類對其長期安全性和有效性還不完全了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