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第五次元 於 2019-4-22 17:21 編輯
世間萬千事
習慣最可怕
殺人不用刀
吞人於無形
初時思逃離
日久漸臣服
泥淖不可拔
沉淪至無間
無論哪一宗,哪一教,都教導信徒除 "惡" 為 "善",絕大多數將善惡都放在自身以外的地方,忘了告訴信徒先從自身做起。其實,只有自身才有善惡的分別,自身以外的地方沒有善惡的。
以自身而言,習慣是惡,更改習慣是善。習慣不改總有一天能體認到它對自己的影響,但是又被習慣緊緊的束縛住,這樣說起來習慣不是惡嗎?記得多年前甚至到現在還被用來激勵人心的典範書 "誰偷走了我的乳酪",乳酪不就是習慣的隱喻麼!
最近看了一部日本知名的存在主義作家安部公房的"沙丘之女",導讀的人將重點放在安部在1961年被共產黨開除黨籍的事上,認為這是安部對日本政治的批判。我閱讀後卻有小小不同的看法,一個世紀前出生的人大多經歷了戰亂,對於一個家世好、聰明、善感的人來說,不免會生出對生的懷疑,與其說用小說來隱喻世間事不如說是隱喻形上諸事,只是既稱形上畢竟曲高和寡少有人能明白。
故事大至是說有為日本教師假日到某沙丘去採集昆蟲,錯過回程就暫住一晚,結果發現被強迫留下了,他想盡辦法逃出生天,卻在逃出時又放棄了,回到地底繼續每天與沙生活的日子。過程中可以看到同住的女人不斷的勸服,教師自己的藉口,女人說有些被拘禁的人受不了死了,大多數的人就那麼生活了下來還極力誘騙新的人加入,雖然很多人想逃出去,但是也只有一家子逃出去過。至於為什麼要住到這麼個惡劣環境裡來,是因為沒地方可以去。
這個情節不是與"誰偷走了我的乳酪"相似?作家初入時非常不適應,作為主人的女人溫順的照顧無微不至,作家主動幫忙聊天生情,後來有機會走都不走了,有如馴象師馴象的過程。女人象徵習慣,總是慢慢的浸潤,不知不覺間就淪陷了,然後給自己找藉口,過程中不是沒掙扎過卻自己把自己給限制住,有如怕出外尋找乳酪失敗餓死而仍留在原地的老鼠。
雖然故事中並沒有說出外尋找心乳酪老鼠的結局,和逃出沙丘那家人的下場,但是生命最後難免一死,反正都是死只是早死晚死而已。道理人人能懂,人人能說,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幾人?安部在書中藉女人之口說 "這麼多年也只有一家子而已"。
世間最可怕的就是潤物於無聲,至於無法適應新環境(習慣)的下場就是被淘汰,不也是主流霸凌非主流的社會現象嗎?順應就被同化,不順應就被淘汰。順應後一旦成為習慣,要改變過程艱難,但是不改則永世沉淪有如生活在無間地獄,我捫心自問:我會怎麼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