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548|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傳奇故事] 三官大帝 [複製連結]

SOGO版主

USS Enterprise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版主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軍武十字勳章 藝術之星 SOGO搞笑之星勳章 懷舊風車之星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影音達人勳章 自然美景區主題分享達人勳章 環瀛達人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旅遊玩家勳章 暢飲達人勳章 西方宗教達人勳章 方寸之美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7-6-19 14:28:39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三官大帝是指擔任天官的「堯」,擔任地官的「舜」,及擔任水官的「禹」。一般民間稱三官大帝為「三界公」,因為他們三位分別掌管天界、地界、水界的事情,是玉皇大帝得力的助手。

天官被道教奉為「上元一品賜福天官大帝」。傳說他能賜福,天官的誕辰是農曆元月十五日,元宵節(俗稱上元節 )。春節時,人們喜歡在家中貼有手執「天官賜福」的神像。

地官被道教奉為「中元二品赦罪地官大帝」。。傳說他能免除人們在凡間所犯的罪行。地官的誕辰是農曆七月十五日。身為地官的舜本是一位孝子,因此他的生日又稱為「孝子節」。這天家家準備牲禮祭拜祖先,以表孝心,更推廣而去祭拜孤魂野鬼,於是又與凡間的農曆七月鬼月說法結合,而形成目前中元普渡的風俗。

水官被道教奉為「下元三品解厄水官大帝」。傳說他能替人們解厄消災。水官的誕辰是農曆十月十五日。說來也近一年的尾音,如果全家人仍然平安健康,自然要感謝水官的消災解厄,因此下元節這一天,人們祭拜水官稱為「謝平安」。

今日道教認為,三官大帝的地位僅次於玉皇大帝,而天官被稱「紫微大帝」,地官稱為「清虛大帝」,水官稱為「洞陰大帝」。今台中北屯區陳平裡,有一座奉祀三官大帝的廟宇,就是取天官大帝的另一稱呼,紫微大帝中的紫微二字,而命名為「紫微宮」。



玉皇大帝之下為三官大帝和五方大帝。所謂三官帝就是上元賜福天官紫微大帝、中元赦罪地官清虛大帝和下元解厄水官洞陰大帝的合稱。民間對於其由來與職責傳說不一,有以為堯舜禹為三帝,分別掌管天、地、水,司察下界善惡,保護眾生一說是天官掌管神帝界(天界),地官管地下界,水官管陰界。因此三官大帝管轄三界,又稱三界公,是上下縱的三界


三官就是上元賜福天官紫微大帝、中元赦罪地官清虛大帝、下元解厄水官洞陰大帝的合稱,全名為「三元三品三官大帝」,在道教中地位僅次於玉皇上帝的神祇。道教宣稱三官能為人祈福、赦罪、解厄。



  民間,三官大帝俗稱的「三界公」,即掌管天、地、水三界的神明,其本上是從自然崇拜而來的,後來被人格化,才成為一種類似於靈魂崇拜的神明。在道教的神格中,其地位僅次於玉皇大帝,不過民間專廟供奉的並不多,一般只是在各道觀中,懸掛錫爐禱祭,而這錫爐便是善男信女口中的「三界公爐」。

  民眾對於三官大帝的崇敬,乃源自於古代人對天、地、水自然界的崇拜,而至於「三官」的叫法,主要則是開始於東漢時期張角所創立的「五斗米教」。相傳其可為民眾消除災難,治療疾病,而方法則是將生病或想懺悔罪行的人,將其姓名及罪過悔意,寫在三張紙上,一張放置於高山,或是燒成煙升上天,一張則埋入地下,最後一張,放沈入水中,這可能是對天、地、水,這「三官」最早的淵源。

  「三官」,其實是三位合稱一體的,主要就是指「天官」、「地官」和「水官」。中國在遠古時代,就有祭天、祭地和祭水等禮儀。《儀禮》的《覲禮》篇有:「祭天燔柴,祭山丘陵升,祭川沉,祭地瘞」。不過,上古祭祀天地水,是皇帝的權利,庶民百姓只能祭祖。東漢時,張陵創立天師道,就是祭祀天地水三官,《上三官手書》則為道教為信徒治病的經典;「其一上之天,著山上;其一埋之地;其一沉之水。謂之三官手書」。南北朝時天地水三官神,則和上中下三元神合二為一。

天官賜福:

天官名為上元一品賜福天官,紫微大帝,隸屬玉清境。天官由青黃白三氣結成,總管諸天帝王。每逢正月十五日,即下人間,校定人之罪福。故稱天官賜福。

地官赦罪:

地官名為中元二品赦罪地官,清虛大帝,隸屬上清境。地官由元洞混靈之氣和極黃之精結成,總管五帝五嶽諸地神仙。每逢七月十五日,即來人間,校戒罪福,為人赦罪。

水官解厄:

水官名為下元三品解厄水官,洞陰大帝,隸屬玉清境。水官由風澤之氣和晨浩之精結合而成,總管水中的所有神仙。每逢十月十五日,即來人間,校戒罪福,為人消災。

  人們對於自然神的崇拜,非常容易將其人格化,因而衍生出多種民間傳說。有一種民間的說法,相傳三官大地,是古代的堯、舜、禹三帝,由於這三人,對天下有莫大的貢獻,因此死後就被封為天、地、水三帝,分別掌管三界,並治理民間,保護人民。

  一說:三官起源於金、水、土三氣。認為天地主生,地氣主成,水氣主化,而將金、土、水配以天、地、水三氣,而為三官。

  另有傳說,三官是元始天尊有三個兒子,其神通非常廣大,長子封為「紫微大帝」,次子則為「清虛大帝」,三子則為「洞陰大帝」,各掌管人間天、地、水各司之神。

  又有一種傳說是,此三子乃陳子禱與龍王三女所生,法力無邊,故為元始天尊所封。



三官大帝掌管。
上元天官賜福大帝。 中元地官赦罪大帝。 下元水官解厄大帝。是綱維三界。統御萬靈。善惡掌罰分明。道教的三官又稱三元、是以上元、中元、下元三節配合為天、地、水官的生日。老一輩都知道三元就是:上元節天官賜福大帝聖誔、元宵節。中元節地官赦罪大帝聖誔七月半中元普渡。10月15日水官解厄大帝聖誔。這三大年節如同  玉皇大帝,天公生一樣齋戒沐浴虔誠祈福焚香敬拜。目前在咱民間還非常盛行。天公是統一神。神格至尊。一般咱信奉他為至高無上的神、所有一切的神仙衆神都在他的統轄之下。所以  玉皇大帝是指派諸神各有其職來監察咱三曹的一切、咱衆生所有善惡。  三官大帝的神職僅次於玉皇大帝。  三官大帝權高位重。很多人宅內供奉神明、門前沒放天公爐、僅懸吊 三官爐、三界爐、可見  三官大帝跟咱衆生有非常密切的関係。


 
天赦金是奉神明的旨意推出、是  三官大帝作主的金紙、用天赦金比你用其它的金紙都更有效果、更有感應、要向神佛祝壽、祈求添福延壽、要祭拜公媽迴向祖先、要求赦罪除業障、要做迴向冤親債主、迴向嬰靈、無主孤魂,要祈求早日離苦得樂、比人卡早出頭天、即有焚香跟神明祈求要燒化金紙。就要用有神明做主、三界有認定的天赦金。


無論天赦金的尺寸。盒形內外設計包裝。材質選用都是要用正台灣的竹仔紙。最重要的天赦金疏文是特別經過 中壇二太子的鑑定。因為天赦金是請由 三官大帝 作主。一般人都稱呼 三界公。三界公是掌管三曹的一切。神祗的升降之司。眾生的福份災厄。要除無妄災厄。幽靈脫離苦難。超生淨土。徑往人天。都是由 三官大帝掌管。



民間一般相信三界公地位僅次於玉皇大帝,反映出民眾對於自然界中的天、地、水之崇高地位,且家家戶戶於三元節皆會準備豐盛的祭品,祈求三官大帝賜福消災解厄,及感謝其保佑平安順遂。三官大帝的誕辰,分別是上元正月十五誕辰的天官大帝,中元七月十五日誕辰的地官大帝,下元十月十五日誕辰的水官大帝。奉命於民間治理民眾,分別接受信眾祈求賜福、赦罪及解厄。

  而每逢「三元節」,即是祭祀三官大帝的重要日子,三元節即上元節、中元節、下元節,分別是三官大帝的誕辰日,不管哪個節日,一般皆以三界公祭拜,祈求三官大帝賜予福氣安康,解去厄運,免除災難。而道教徒都進廟燒香奉祀,或建金籙、黃籙道場,以祈福消災。三尊神像在廟的排列:天官一品紫微大帝祀於神龕內中央,地官二品清虛大帝祀於神龕內右側,水官三品洞虛大帝,祀於神龕內左側。

  民間通常於上元時祭祀而中元和下元則不再祭祀。三官和玉皇上帝一樣很少供奉神像,普通都只準備一座爐祭祀,稱為「三界公爐」。有供奉三官大帝者,以合祀為多,很少有三官分開來供奉的。

三官大帝是早期道教尊奉的三位天神。指天官、地官和水官。中國上古就有祭天、祭地和祭水的禮儀。《儀禮》的《覲禮》篇稱;「祭天燔柴,祭山丘陵升,祭川沉,祭地瘞」。不過,上古祭祀天地水是皇帝的權利,庶民百姓只能祭祖。東漢時,張陵創立天師道,就以祭祀天地水三官,上三官手書作為道教徒請禱治病的方法。「其一上之天,著山上;其一埋之地;其一沉之水。謂之三官手書」。南北朝時天地水三官神和上中下三元神合二為一。

  
三官大帝,即天官、地官、水官,亦稱“三官”,又稱“三元”,為道教較早供祀的神靈。一說天官為唐堯,地官為虞舜,水官為大禹。道經稱: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
 



在道教神系中,有幾位出現時間比三清尊神還早,且神階很高的尊神,天、地、水三官就是其中之一,其是道教最早敬奉的神靈,亦稱“三官大帝”,“三元大帝”,“三官帝君”。   三官大帝的信仰淵源於中國古代先民對天地水的自然崇拜。在原始社會,天、地、水是人們生產、生活的必要條件,沒有它們,人類無法生存生活,因此人們常懷敬畏之心,虔誠地頂禮膜拜。如《儀禮•覲禮》:“祭天燔柴,祭山川陵升,祭川沉,祭地瘞。”其注疏燔柴為:“升、沉、瘞”祭禮,是天子。在國行會同之禮及諸侯之盟神也,晉氐族苻堅和羌族姚萇等篤信“三官”,唐南詔王異牟尋與唐使訂盟時,《盟文》開始“上請天、地、水三官,五嶽四濱,及管川谷諸神靈同請降臨,永為證據

 
  
東漢中後期,宦官外戚專權,朝野黑暗,人民災難深重,反抗情緒激烈,於是沛國豐邑(今江蘇豐縣)人張陵棄官入川,學道於鶴鳴山(今四川大邑縣境內),並結台民間原始宗教信仰,著作道書,馥革當地民族原有的巫道,開創五斗米道。因其最初主要以道術禱祝和赳鬼,並以符水為人治病,故被稱為道教符籙派,又因道教徒尊稱張陵為天師,故五斗米道以後又稱為“天師道”。五斗米道一方面尊老子為教祖,祭酒傳授老子《道德經》;另一方面以天、地、水為三官,信其能通鬼神,主管病人請禱。
 
禱請方法主要見於《三國志•張魯傳》注引《典略》書中說:“書寫病人姓名,說服罪之意,作三通,其一上於天,著山上,其一埋於地;其一沉于水,謂之三官手書。”認為三官能為人賜福、赫罪、解厄,即天官賜福、地官赫罪、水官解厄。後來明朝的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五十九目介紹太守張魯時,就詳細敍述了其祖張陵宣揚三官敬仰之事。此後這種信仰一直盛行到唐代。1982年5月,在河南嵩山頂上發現一通唐武則天時的金簡,內窖即為乞求“三官九府”,為武則天兌罪祈福之用。
 
這正是其一上於天,著山上“請禱法”的印證。另外有一種說法,說三官為金、土、水三官,《古今圖書集成•神異典》卷四六引《蠡梅集》曰:“金為生,候地氣,土為成,候地氣,水為化,候水氣。……故曰三官也。”若將其具體化則是守衛天門的唐、葛、週三將軍,據《鑄鼎余聞》記載:三官俱周幽王諫巨,號天門三將軍,死後為神,各地多有廟。也有說三官指堯、舜、禹的,《歷代神仙通鑒》雲元始天尊:“複飛身到太虛極處,取始陽九氣,在九土洞陽,取清虛七氣,更于洞陽風澤中,取晨浩五氣,總吸入口中,與三焦台於一處。九九之期,覺其中融台貫通,結成靈胎聖體。正當春一月月望之雷,從口中吐出嬰孩,相好光明。又於秋一月望日,冬一月望夜,複吐出二子。”這三子就是堯、舜、禹,“皆天地莫大之功,為萬世君師之法”。後來元始天尊吐氣化成的堯、舜、禹被人們封“三官大帝”。
 

三官大帝的由來:三官大帝指的是天官、地官和水官。中國上古就有祭天、祭地和祭水的禮儀。《儀禮》的《覲禮》篇稱;「祭天燔柴,祭山丘陵升,祭川沉,祭地瘞」。不過,上古祭祀天地水是皇帝的權利,庶民百姓只能祭祖。東漢時,張陵創立天師道,就以祭祀天地水三官,上三官手書作為道教徒請禱治病的方法。「其一上之天,著山上;其一埋之地;其一沉之水。謂之三官手書」。南北朝時天地水三官神和上中下三元神合二為一。

天官賜福:天官名為上元一品賜福天官,紫微大帝,隸屬玉清境。天官由青黃白三氣結成,總主諸天帝王。每逢正月十五日,即下人間,校定人之罪福。故稱天官賜福。


地官赦罪:地官名為中元二品赦罪地官,清虛大帝,隸屬上清境。地官由元洞混靈之氣和極黃之精結成,總主五帝五嶽諸地神仙。每逢七月十五日,即來人間,校戒罪福,為人赦罪。


水官解厄:水官名為下元三品解厄水官,洞陰大帝,隸屬玉清境。水官由風澤之氣和晨浩之精結成,總主水中諸大神仙。每逢十月十五日,即來人間,校戒罪福,為人消災。

 
奉祀:天地水三官以正月十五日、七月十五日和十月十五日為神誕之日,道教徒都進廟燒香奉祀,或建金籙、黃籙道場,以祈福消災。



北魏時,寇謙之改革天師道,清整“三張偽法”,於是將三官與三元相結台。《古今圖書集成•神異典》卷四六引《蠡梅集》日:“蓋天氣主生,地氣主成,水氣主化,用司於三界。而三時月之望候之。……三元正當三歸宮,故曰三官也。”故以衣曆的正月十五為上元,七月十五為中元,十月十五為下元。

《太上說玄天大聖真武本傳神咒妙經注》卷一《因緣經》:“正月十五上元宮主一品九炁賜福天官紫微大帝於是日,同下人間,校定罪福也;七月十五日中元宮主二品七炁赫罪地官清虛大帝於是日同出人間,校戒罪福也;十月十五日,下元宮主三品五炁解厄水官扶桑大帝於是日同到人間,校戒罪福也。”同時,劉宋陸修靜還有“三官所執,生、死、苦考自明法曹”之說。又與“三清境相”結合,《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四注》卷二《三元品誡經說》:“上元天官隸玉清境,結青、黃、白三氣,置上元三宮,其中宮名元陽七寶紫徽宮,總主上真自然玉虛高皇上帝,諸天帝王上聖大神。

中元二品地官隸上清境,結元洞混靈之氣,凝結黃之清而成,其中宮名洞靈清虛宮,總主五帝五嶽諸真人及惜地神仙已得道者。下元三品水官隸太清境,結風澤之氣,凝晨浩之精而成,其中宮號揚俗洞泉宮,一曰青華方諸宮,總水帝揚谷神王,九江水府河伯神仙,水中諸大神及仙籙簿籍。”還和道教元氣說結合,《雲笈七羲》卷五十六:“夫棍沌分後,有天地水三元之氣,生成人倫,長養萬物。

同時,《重增授神記》和《三教授神大全》中還詳細記載了三官的紀曆、神職及統轄對象和範圍。書中稱:陳子禱與龍王三女自結為室,生下三個兒子,長大成人後都神通廣大,法力無邊,顯現無窮。於是元始天尊封老大為上元一品九氣天官紫微大帝,即誕生之符始陽之氣結成至真,住玄都元陽七寶紫微上宮,總主天帝神王上聖高真及三羅萬象天君,封老二為中元二品七氣地官清虛大帝,住九土無極世界恫空清虛之宮,總主五嶽帝君並二十四治山,九地土皇、四維八極神君;封老三為下元三品五氣水官洞陰大帝,住金靈長樂宮,總主九江水帝、四瀆神君、十二溪真及三河四梅神君。

並說每到三元之日,三官大帝便親臨神壇,考籍大千世界之內十方國土之中的神仙升臨、人品考限與萬類化生之事,天官喝福紫微帝君、地官赦罪青靈帝君、水官解厄暘穀帝君,儼然為神靈世界主宰一切的最高尊神。

三官的誕辰日即為三元日,因此從唐宋以來,三元節都是道教的大慶日子。唐代三元節由皇帝下敕天下諸州禁屠三日,“令百姓是日停宰殺漁獵”。由於天官被封為賜福紫微大帝,民間遂將其視為“福神”,與祿、壽二神並列。至於三官神的職掌範圍,宋明以後又自於三清四禦的確立,而有所縮小,一般認為掌管人間禍福、天神轉遷、生死輪回諸事,但民間信仰仍然很普遍。明代以來,各地建有許多三官殿、三官堂、三元庵、三官廟等。每逢三元節,人們都要到廟宇祭拜三官,懺悔罪過,祈福免災。

時信仰三官的人都要禁葷食素,稱為“三官素”。清代,三官信仰更為普遍,“天官賜福”的年畫、民惜畫,多種多樣。畫中天官,身著大紅官服,龍袍玉帶。手持如意,五綹虯須,面窖慈祥,一派雍窖華貴的氣質。一些圖中,天官還慈祥地攜帶五個童子,五童子手中各捧仙桃、石榴、佛手、春梅和吉慶鯉魚燈。過去民間每逢新春時,皆貼這種年畫,以求天官賜福長壽。有時天官還被當作財神。清代流行一種“賜福財神”,圖中間為天官手執如意端坐元寶之上,金山、銀山、花卉、雲龍和一個大“福”字陳于上方,聚寶盆、手持“日日生財”旗子的童子位於下方;和合二仙和招財仙官、利市仙官立於兩旁。

畫中充滿著福氣和財氣,表達了人們渴望天官賜福、財神送財的富裕理想生括。近代,天官又和員外目郎(表官祿)、南極仙翁合稱為福、祿、壽三星。舊時農曆新年,三星圖常掛於堂中,象徵“三星在戶”,顯示多福、多壽、喜慶臨門。反映了人們追求美好幸福生括的共同心理。如今“三星”圖像和“三星”工藝品喜進千家萬戶,成了頗受歡迎的裝飾品。現在臺灣的廟宇中,一般稱三官大帝為三界公,據說敬奉的人特別多。



三 官 大 帝 指 的 是 天 官 、 地 官 和 水 官 。 中 國 上 古 就 有 祭 天 、 祭 地 和 祭 水 的 禮 儀 。

天 官 賜 福 : 天 官 名 為 上 元 一 品 賜 福 天 官 , 紫 微 大 帝 , 隸 屬 玉 清 境 。

天 官 由 青 黃 白 三 氣 結 成 , 總 主 諸 天 帝 王 。

每 逢 正 月 十 五 日 , 即 下 人 間 , 校 定 人 之 罪 福 。 故 稱 天 官 賜 福 。

地 官 赦 罪 : 地 官 名 為 中 元 二 品 赦 罪 地 官 , 清 虛 大 帝 , 隸 屬 上 清 境 。

地 官 由 元 洞 混 靈 之 氣 和 極 黃 之 精 結 成 , 總 主 五 帝 五 嶽 諸 地 神 仙 。

每 逢 七 月 十 五 日 , 即 來 人 間 , 校 戒 罪 福 , 為 人 赦 罪 。

水 官 解 厄 : 水 官 名 為 下 元 三 品 解 厄 水 官 , 洞 陰 大 帝 , 隸 屬 玉 清 境 。

水 官 由 風 澤 之 氣 和 晨 浩 之 精 結 成 , 總 主 水 中 諸 大 神 仙 。

每 逢 十 月 十 五 日 , 即 來 人 間 , 校 戒 罪 福 , 為 人 消 災 。
 



民間一般相信三界公地位僅次於玉皇上帝,反映出民眾對於自然界中的天、地、水之崇高地位,且家家戶戶於三元節皆會準備豐盛的祭品,祈求三官大帝賜福消災解厄,及感謝其保佑平安順遂。三官大帝的誕辰,分別是上元正月十五誕辰的天官大帝,中元七月十五日誕辰的地官大帝,下元十月十五日誕辰的水官大帝。奉命於民間治理民眾,分別接受信眾祈求賜福、赦罪及解厄。

 

三官大帝為道教神明,道教將之與先古祭天,祭地,祭水的儀式相結合,以三元節(即農曆正月十五上元節;農曆七月十五日中元節;農曆十月十五日下元節)以求禱三官大帝
 
賜福-正月十五日天官大帝聖誕日,為春節已告終之日,祈禱賜福,讓新的一年能大展鴻圖,一帆風順,萬事如意


 
赦罪-七月十五日地官大帝聖誕日,為一年已過一半,祈禱自身反省並了解過去的半年是否有做惡,做錯事,好反躬自省一番,惕勵自己


 
解厄-十月十五日水官大帝聖誕日,一年過了三分之二,一年又將過,祈禱三官大帝將自己過去所做之愚事,錯事,自己已改正,改過的事能消災解厄.


 
三官大帝的信仰,道教是以時時激勵自己,反省自己來為個人待人處事做隨時修正的一種信仰;所以以三官大帝配以天,地,水為我們人類所必需要面對的三個自然環境,也是靈魂最後的三個依歸點來信仰三官大帝.三官大帝主要的神職為溝通天地水三界的事情,為人與天地水三界的橋樑神明,所以在各種儀式及祭祀都很重要,例如:


 
拜天公或請神時,有天公祖必有三界公祖


 
起居家庭(古制,指有拜神明者,有公廳者)如沒有設天公爐必有三界公爐


 
廟宇建醮(無論大小),一定要設三界壇(為神明集聚處,亦為神明下降鑒醮進出空間區域),來做為人與天地水間的交涉空間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9-17 11:19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