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4-10-18
- 最後登錄
- 2025-2-26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20232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22077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榮總:極小劑量K他命治憂鬱 療效達46%
台北榮總、陽明大學團隊今日發表研究成果,指低劑量的K他命可用於治療「難治型憂鬱症」,良好療效達46%,下降自殺意念達57%,但醫師提醒,目前K他命仍屬毒品,國內外相關做法僅限醫學研究,且使用均在醫師管控下,民眾要特別注意,不可自行任意使用。
台北榮總精神部醫師、陽明大學精神學科主任蘇東平表示,目前國內憂鬱症患者約60、70萬人,其中「難治型憂鬱症」占比約3、4成,定義是使用二種以上抗鬱劑仍無顯著效果者,此類病人情緒低落、無法正常工作,嚴重者甚至可能自殺,而傳統抗憂鬱劑,例如三環抗鬱劑、血清素回收抑制劑等,用藥需三、四周以上才會出現療效,中間有段空窗期,如處理不佳,恐發生悲劇。
國外研究已指出,注射極小劑量K他命會在數小時之內產生強大、快速的抗憂鬱療效,據此榮陽團隊進一步以雙盲、隨機分配與使用安慰劑為對照組進行臨床試驗,為亞洲首例。
榮陽研究團隊收治71位難治型憂鬱症患者,女性約2/3,年齡為45至48歲,依照使用劑量分為三組,包含每公斤0.5毫克組24位,每公斤0.2毫克組23位,以及注射生理食鹽水的安慰劑組24位,結果發現每公斤0.5毫克組效果最佳,40分鐘後可發揮抗憂鬱療效,並最長維持14天,研判適用於傳統抗憂鬱劑發揮效果前的空窗期。
蘇東平強調,憂鬱症腦影像研究發現,腦前額葉的醣類代謝率較低,神經細胞活性低,且腦後半部如杏仁核等腦邊緣系統組織的代謝率特別高,神經細胞活性高,而該實驗發現,注射低劑量K他命後,腦影像情況呈現反轉,估計是K他命引發的麩胺酸系統神經傳導的促進,進而發揮相關效果。
目前相關研究已刊登於國際的《神經藥理學》(Neuropsychopharmacology)上,蘇東平說,除了應用於傳統抗憂鬱劑發揮效果前的空窗期外,若患者在使用傳統抗憂鬱劑後,效果仍有限,也可望視情況做為輔助使用。
經濟日報 , 聯合新聞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