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411|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 道隱司馬承禎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藝術之星 美食達人勳章 西方宗教達人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玉石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7-8-2 08:49:00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道隱司馬承禎

司馬承禎(647-735)唐代道士、道教學者、書畫家。字子微,法號道隱,又號白雲子。河內溫(今河南溫縣)人。自少篤學好道,無心仕宦之途。師事嵩山道士潘師正,得受上清經法及符籙、導引、服餌諸術。後來遍遊天下名山,隱居在天臺山玉霄峰,自號天臺白雲子。與陳子昂、盧藏用、宋之問、王適、畢構、李白、孟浩然、王維、賀知章為仙宗十友。武則天聞其名,召至京都,親降手敕,讚美他道行高操。唐睿宗景雲二年(711)召入宮中,詢問陰陽術數與理國之事,他回答陰陽術數為異端,理國應當無為為本。頗合帝意,賜以寶琴及霞紋帔。唐玄宗開元九年(721),派遣使者迎入宮,親受法篆,成為道士皇帝。開元十五年(727),又召入宮,請他在王屋山自選佳地,建造陽臺觀以供居住。並按照他的意願,在五嶽各建真君祠一所。他善書篆、隸,自為一一體,號金剪刀書。玄宗命他以三種字體書寫《老予道德經》,刊正文匍,刻為石經。羽化後,追贈銀青光祿大夫,諡稱貞一先生。司馬承禎的道教思想,吸收儒家的正心誠意和佛教的止觀、禪定學說,以老莊思想為本,融合而成道教的修道成仙理論。他認為人的天賦中就有神仙的素質,只要遂我自然、修我虛氣,就能修道成仙。他將修仙的過程分為五漸門,即齋戒(浴身潔心)、安處(深居靜室)、存想(收心複性)、坐忘(遺形忘我)、神解(萬法通神),稱神仙之道,五歸一門。將修道分為七階次,即敬信、斷緣、收心、簡事、真觀、泰定、得道。此五漸門、七階次,他認為又可以概括為簡緣、無欲、靜,心三戒。只需勤修三戒,就能達到與道冥一,萬慮皆遺的仙真境界。他的思想對北宋理學的主靜去欲理論的形成有一定的影響。其著作有《天隱子》、《坐忘論》、《修真秘旨》、《道體論》、《上清含象劍鑒圖》、《洞玄靈寶五嶽名山朝儀經》、《坐忘論》、《服氣精義論》等傳世(事見《舊唐書-隱逸傳》、《茅山志》張伯端(984-1082)北宋道士。道教內丹派南宗開山祖師。字平叔,後改名用成,號紫陽山人,故後世又稱為張紫陽。天臺(今屬浙江)人。自少好學,廣涉儒、道、佛三教經書,以至刑法、書數、醫藥、卜筮、戰陣、天文、地理、吉凶死生等方術,無不留心詳究。曾為府吏數十年,後來忽悟一家溫暖千家怨,半世功名百世愆,看破功名利祿,心向蓬萊仙路,便縱火把案上文書全部燒毀。因以火燒文書罪,被發配嶺南。宋英宗治平(1064-1067)中,陸詵鎮守桂林,召置帳下,掌管機要。熙寧二年(1069年),隨陸詵轉至成都,遇真人授以金丹藥物火候之訣,指流知源,語一悟百。元豐五年(1082)逝世,留《屍解頌》雲:四大欲散,浮雲已空,一靈妙有,法界圓通。所著《悟真篇》一書,宣揚道教內丹修煉理論,先以神仙命脈誘其修煉,次以諸佛妙用廣其神通,終以真如覺性遺其幻妄,而歸一究竟空寂之本源。將儒家的窮理盡性,佛教的“頓悟圓通”引入道教的內丹煉養,認為教雖分三,道乃歸一,主張融合三教,以明大丹玄旨。他指責後世黃緇之流,各自專門,互相非是,致使三家宗要,迷沒邪歧,不能混一而同歸,頗有識見。他主張性命雙修,先修命,後修性,與北宗王重陽主張的先性後命不同。該書後世注解者甚多,是繼魏伯陽《周易參同契》以後的重要煉丹著作。他的思想對後世道教影響很大,被奉為南宗五祖之首,稱為紫陽真人。《道藏》中還收有《玉清金笥青華秘文金寶內煉丹訣》三卷和《金丹四百字》一卷,題名為張伯端所撰。

來源:中國道教網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8-15 07:39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