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442|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醫學資訊] 自殺者其實想獲救 他彌留之際打給醫生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SOGO搞笑之星勳章 環瀛達人勳章 色瞇瞇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7-9-9 09:49:29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自殺者其實想獲救 他彌留之際打給醫生


台灣自殺人數近三年緩升,103年有3542人,105年增至3765人。醫師指出,自殺者心中都有想獲救的念頭,往往掙扎很長一段時間才走上絕路,但超過九成的自殺者有精神方面疾病,卻多未求助專業,身邊親友也無法理解他們發出的求救訊號。

30出頭的文昌(化名)工作、感情、家庭上出現嚴重問題,他非常在意,卻總是不知如何應對處理,惹得家人朋友不悅,經常一開口就陷入衝突,人際支持不斷崩解。他覺得活著很累,萌生自殺念頭約四個月後,某日心一橫在家吞藥燒炭,卻在彌留之際,撥電話給平日就診的精神科醫師,醫師把握時間問出住址請人報警,救回一條年輕生命。

910世界預防自殺日將屆,醫師提供陪伴自殺高風險群的方法。「自殺者心中都有隱約的種子想獲救」,書田診所精神科主治醫師施佳佐說,回溯自殺個案生活史,超過九成有精神方面疾病,其中半數以上是憂鬱症。患者可能因大腦內分泌失調無法自救,但會本能地發出求救訊號給身旁的人。

施佳佐指出,當表達無望、自卑、罪惡、談論死亡、言語威脅想死,句句都是線索,但患者腦內多巴胺與血清素偏低、皮質醇活性等偏高,會降低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容易惹怒旁人,釀成無效溝通,漸漸喪失支持。

施佳佐說,溝通從第一次就很重要,目標是建立信任,讓患者獲得支持與希望。建議談話地點應具隱私、不受打擾,並撥出足夠的時間讓患者吐露心情,過程中可用眼神、點頭、拍肩等表達接納與尊重;同時別太常打斷他的話、批評他很傻或胡思亂想、顯露震驚激動、不斷問他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行為想法等。

施佳佐也建議,談話過程中,可嘗試與患者討論自殺以外的其他選擇,並且長期陪伴、委婉推薦適當專業資源。



製表/羅真 資料來源/施佳佐醫師


聯合晚報  聯合新聞網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公平正義世間有愛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8-14 02:35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