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謊言源於討好評論家的願望。漢·凡米格倫是一個自視懷才不遇的藝術家,他認為自己能夠誘騙那些藝術專家承認他的天賦。二十世紀早期,學者們就開始爭論偉大的維米爾是否畫了一系列描繪聖經場景的作品。凡米格倫抓住這個機會,精心偽造了一幅尚存爭議的作品《以馬忤斯的門徒(The Disciples at Emmaus)》。他不厭其煩地完善各個細節,偽造出了歷史悠久的畫作特有的裂縫和硬度,並且故意利用了專家們想要相信此畫確實是維米爾真跡的確認性偏差。這個方法湊效了:專家鑒定那幅畫為真跡,然後漢·凡米格倫就像強盜一樣,生產和銷售了更多的維米爾的假畫。顯然,在他決心將自己隱於公眾視線之外的那一刻,便選擇了貪婪,放棄了對讚揚的渴望。
在1859年,查爾斯達爾文(Charles Darwin)發表他革命性的的著作《物種起源(On the Origin of Species)》後,科學家們爭先恐後去尋找已逝人類祖先的化石證據來填補人類進化時間表上所謂「遺失環節」的空白。當考古學家查爾斯·道森(Charles Dawson)在1910年挖掘出他自認為就是「遺失環節」的化石時,他所真正找到的不過是歷史上最大的惡作劇之一。
這一發現就是「皮爾丹人(Piltdown Man)」,也就是從位於英國蘇塞克斯郡(Sussex)的皮爾丹採礦場發現的幾片頭骨及帶有臼齒的下頜骨。道森把他的發現告訴著名的古生物學者亞瑟·史密斯·伍德沃德(Arthur Smith Woodward)——他到死為止不忘吹捧「皮爾丹人」的真實性。
休伯特.約瑟夫.亨利(Hubert Joseph Henry)少校承認其偽造關鍵文件後自殺,之後一個新組成的內閣重審了這一案件,法院依舊認為德雷福斯有罪。然後不久,他就得到了總統的赦免。幾年後,一家民間上訴法庭證實德雷福斯無罪,他獲得了一個軍中的職位並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為榮譽而戰。在此期間,這個醜聞已然改變了法國政治界的面貌。
自19世紀30年代德國開始盛行納粹主義,反猶太主義早就不是什麼新鮮事了——絕對不是。也因此,猶太人長期遭受歧視和迫害。雖然納粹黨的謊言長期以來都沒被拆穿,但它終究給猶太人造成了抹不掉的傷害。像往常一樣,納粹們進行反猶太行動,但這次,他們啟動了「屠殺方案」(the Final Solution),旨在讓猶太人消失在地球上。
利用猶太人來當替罪羊,希特勒和他的同黨精心編織了他們所謂的「 彌天大謊」(the big lie)。該理論主要宣稱:不論謊撒得多大(或者更準確地說是因為這謊實在太大),只要反反覆覆的灌輸,人們最終都會信以為真。希特勒推論說,每個人都會撒些小謊,但沒有多少人有膽量去編織彌天大謊。與小的謊言不同的是,人們反而會去接受所謂的「彌天大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