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1056|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奇人軼事] 菲傭1張照片擊敗6萬攝影師 被保送紐約大學進修 [36P]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SOGO搞笑之星勳章 環瀛達人勳章 色瞇瞇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7-11-8 19:24:53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 x 1
菲傭1張照片擊敗6萬攝影師 被保送紐約大學進修


“香港是第二個家,但我永遠不屬於這裏。” 

她是菲傭,也是攝影師 , 拍下了在香港的孤獨 ,  登上了《紐約時報》,受紐約大學青睞。

  

這張對小女孩的無意抓拍,幫她擊敗了 6 萬專業攝影師,從 HIPA(哈姆丹國際攝影比賽,獎金最高的攝影比賽之一)脫穎而出,拿下第一名。

評委從無數照片中一眼就挑出這張作品,因為情感非常深刻。

“連女孩手指擺放的角度和方向,都流露著美感。這需要有相當的天份和經驗,才能預知女孩的動作並拍出。”

憑借這些作品,她登上了《紐約時報》和 CNN,獲得美國 Magnum 機構的資助,得以前往紐約大學進修。

而就在不久前,攝影雜誌《PDN》公布的“年度 30 位最值得關注的攝影新晉”中,也有她的名字—— Xyza Cruz Bacani

她是個菲傭,也是個孤獨的攝影師

在大多數人的眼中,菲傭並不是一個令人嚮往的社會角色。

她們需要離鄉背井,為了生計和家庭遠渡重洋去到一片陌生的土地上,從事苦悶勞累的工作。

除了巨大的工作量和生活壓力,精神上的空虛也是她們每天都要面臨的難題。



  

在香港,這樣的菲律賓女性,有接近 30 萬人。

一般情況下,她們一周會進行 6 天的工作。因為平日工作強度大,而且相處的都是語言不太相通的“異鄉人”。

所以一到休息日,她們都會聚到公園裏,談天說地、打牌娛樂。

 

不過,在這個群體裏面,有一個女生不太一樣。

她將打工獲得的酬勞節省下來,扣除了寄給家人的一部分後,再找74歲的雇主借了些錢,購買了人生中的第一台相機 Nikon D90。

每個周末,她都是孤身一人背著相機,走遍香港的大街小巷,與無數人擦肩而過,用鏡頭記錄這個城市的寸寸流光。



  

在她的鏡頭下,有明明相對而坐卻只顧著玩手機的情侶。兩人各自懷揣心事,任手指在鍵盤上馳騁......



  

她喜歡拍攝那些寂寞的人,因為他們蕭瑟的身影與身為菲傭的自己,從這座大城市領會到的東西是那樣的相似。

行色匆匆的過路人、清晨街頭的環衛工、忙碌在後廚裏的廚師......眾生百態,在她的鏡頭下,一展無遺。









  

她拍出的照片多半都帶著種疏離的氣質。黑白色調凸顯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感——無論他們在幹什麼,是否在一個畫面之中。

她喜歡將目光聚焦到社會中的小人物、小角色身上。通過對光與影的追逐,捕捉出都市裏的一張張面孔。









菲傭沒自由、不平等

作為一位二代菲傭, Bacani 的母親在她8歲那年就來到香港做傭人。

17歲那年,她為了弟弟妹妹的學費來到香港,變成廣大菲傭中的一員。

  

Bacani覺得香港是個神奇的地方,能給她安全的生活。

“我可以自如地走來走去,不用擔心有人襲擊我。在老家時,白天也不太敢一個人出去。”



  

但生活得久了,她越來越肯定:這座城市並不認可她們,無論多努力地工作,多努力地想要融入,對於這座城市來說,她們都是異鄉人。

她非常明確地認識到:以菲傭身份生活在香港,毫無自由、平等可言。

  

從小就熱愛畫畫的Bacani,尤其喜歡把色彩、線條搭配在一起的過程。但因為窮,兒時的她並沒有學習的機會。

上學後,她又愛上了攝影。同樣是構建畫面的過程,但拍照更快,只要按下快門,瞬間就能定格成永久。

然而一架相機對她太過奢侈,媽媽也說:“那是有錢人才能玩的東西。”



  

家裏的貧窮讓她不得已放棄了愛好。在來香港的前五年裏,她和其他菲傭過著同樣的生活:工作日做著無盡的瑣事,休息的時候就去中環,消磨寶貴而無聊的時間。

她覺得這樣的生活太迷失,而攝影讓她感受到了自由。

“攝影不一樣,按下快門的聲音都一樣。拍照的人們說著同一種語言,這個時候,她和那些本土人,是平等的。”

作為異鄉人,Bacani 喜歡攝影,她認為鏡中的世界朦朦朧朧,就如她和香港的關係一樣,伸手可見,卻觸不可及。

“因為你是菲傭,就什麼都不能做”

有人說她是現代版的Vivian Maier

  

Vivian Maier是一位大半輩子都住在芝加哥的保姆,並沒有很多人認識她。

直到2007年,因她拖欠租金,一家保險箱出租公司才公開拍賣她保險箱裏的物品。這時,人們才發現她是一位狂熱而執著的街頭攝影師,而此時她已81歲高齡。

  

這些珍貴的照片大多拍攝於1950-1990年代,幾乎記錄下近半個世紀美國街頭的變遷。









 

但 Bacani 並不喜歡這個比喻,她更喜歡做自己。“Vivian Maier已經是一個傳奇了,而我想創造自己的聲音。”

在獲得國際大獎後,越來越多的目光投放在她身上,她的作品也被刊登在《紐約時報》上。

她用自己的攝影,為同是菲傭的人們發聲。







 

這組紀實照片揭開了殘酷的現實,反映了菲傭悲慘的生活, 廣泛流傳,引起了極大反響。

Bacani 因此榮獲馬格南人權基金,此前,這個獎項僅4名中國攝影師獲得過。

  

"菲傭、攝影、大獎",當這些毫不相干的詞碰撞到一起時,不少人開始用一種獵奇的目光來看待這件事。

面對這些驚訝和好奇時,Bacani 沒有借助工作的原由,訴說自己成功的不易。相反,她說:

"人們在知道我的職業後,往往會露出一絲詫異,就像因為你是菲傭,就什麼都不能做一樣。但其實,當我在拍攝時,我不隻是菲傭。"

或許,比起天賦,這一份“即使身處底層,仍堅持追逐夢想”的生活態度,才是 Bacani 成功的主要原因。




頭條ABC
已有 1 人評分威望 收起 理由
不曬月亮的魚 + 2 您發表的文章內容豐富,無私分享造福眾人,.

總評分: 威望 + 2   查看全部評分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公平正義世間有愛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4-22 03:04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