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2-5-20
- 最後登錄
- 2025-5-13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2928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10438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在線上
|
本帖最後由 zebron 於 2017-12-2 20:11 編輯
警惕生活中6大血栓危機
超過4小時久坐旅行,罹患靜脈血栓栓塞的風險約增一倍。
什麼是血栓?
「血栓」,就是在血管中形成的血塊。我們知道,血液是流動的,而當受傷流血時,傷口附近的血液會凝固起來,形成血塊,避免失血過多。這是自然的生理現象。然而,當血塊在血管裡形成,又沒能順利分解,就可成為血栓;如果血塊脫離形成的部位,游向身體的其它部位,就成為「栓塞」。
血栓和栓塞堵在血管裡,會影響該部位的血液流動。
血栓和栓塞堵在血管裡,會影響該部位的血液流動,使這一區域的器官組織失去血液和氧氣的供應,可能造成組織損傷、梗塞,甚至壞死,有些病人不得不截肢。情況嚴重的還可能使人猝死,如常見的急性心肌梗塞。
血管受傷時,容易形成血栓;而血管未受傷,血栓也可能形成。當人的血液過於濃稠、血流過慢,就有形成血栓、栓塞的風險
哪些生活習慣或疾病可能引發血栓?
1. 常吃高油脂的食物。油膩的飲食會增加血液中膽固醇和脂肪酸的含量,一旦這些物質附著在血管壁上,就容易積累,引發血管阻塞。
2. 長時間維持同樣的姿勢,如久站、久坐或久臥。因為肌肉長時間不活動,使血液淤滯,就容易形成血栓。特別是常坐飛機、汽車旅行或長年坐辦公室工作,又疏於活動的人,更應該警惕。據世界衛生組織發表研究,當人在持續4小時或更長時間的久坐旅行後,罹患靜脈血栓栓塞的風險約增一倍。
3. 口服避孕藥或其它含高量雌激素的藥物、補品。因為雌激素容易活化血液的凝固因子,使血液黏度增加,血流緩慢。
4. 長年吸菸。吸菸會使血液中血小板聚集,導致血栓形成。腦血管阻塞、肺栓塞、心肌梗塞都是吸菸可能引發的疾病。
5. 年紀到了45歲以上,也應警惕血栓疾病。因為年紀增長,身體功能逐漸老化,血液變得黏稠,相較年輕人容易生成血栓。
6. 高血壓、高血脂、高膽固醇、肥胖、糖尿病和癌症,或家族有遺傳性的血液病史,也會增加血栓或栓塞疾病的風險。
出現這些血栓症狀應警惕
血栓由於血塊所在部位不同,分為動脈血栓和靜脈血栓。其中,動脈血栓可能會導致心臟病突發、缺血性中風和四肢缺血。出現以下症狀時,應緊急就醫:
● 胸痛
● 呼吸急促
● 一條手臂或腿忽然失去力量
● 一側臉的下半部分忽然下垂
● 四肢或手臂、腿部發冷、蒼白和疼痛
靜脈血栓常出現在腿部或臀部的深層靜脈,在上肢也有發生。深部靜脈血栓可能會導致腿部(包括腳踝和足部)和手臂的某處出現如下變化:
● 疼痛或痙攣
● 腫脹
● 泛紅、青紫、出現紅斑,且泛紅部位還可能有發熱症狀
需要注意的是,大部分的深部靜脈血栓沒有任何症狀,而且血栓一旦脫落,會隨著血液在身體遊走。常見的是血塊停留在肺部,並堵住血管,形成肺栓塞。因此如果出現肺栓塞的症狀,如:氣短、胸痛、吸氣時胸痛或咳血、盜汗,應儘快就診,請醫生檢查和治療。
|
|